第245章 神作(1 / 2)
博主又更换了一张图。【这次画中人物不及先前众多,但细观别有韵味。
那是一条街市,行人三三两两不算拥挤。两个孩童追逐嬉戏,笑靥如花。
他们前方,是一对年轻男女并肩而行,背负书袋,似是前往学堂。
再往前,是一对中年夫妇,男子挑着货担叫卖,女子提着竹篮,一边笑谈一边为他拭汗。
街道尽头,是一对坐在街边晒太阳的老夫妇,笑容满面,仿佛在呼唤什么。】
当目光再度回到画中最初的兩個孩童时,天幕前的众人明白了——是老人在呼唤孙儿归家。
【看啊,人的一生是否正如顾浩这幅画中所绘?】
【幼时天真烂漫,少年意气风发,成年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为生活奔波,养一家老小。
待到年华老去,相依相伴,闲话家常。当你的目光再度回到画中孩童身上时,可曾感受到生命的轮回?】
大乾文人看懂画中深意,心生感慨。
不识字的百姓虽不解古古所说的轮回为何意,但见到画中人物,更多是不自觉地露出会心微笑。
那画中的烟火气,那寻常日子里的点滴温馨,仿佛就是他们自已生活的写照,只是经由画师妙笔,变得更加隽永动人。
博主感慨道:【这幅画,画的是温馨,是安宁。】
袁泽正翘着二郎腿批奏折,看到天幕点评,得意地打了个响指:“瞧瞧!什么叫文化输出!什么叫盛世气象!
经济搞不算牛,老百姓脸上有笑才是真的牛!”
一旁的赵渊微笑颔首:“殿下所言极是。不过……”
他瞥了一眼袁泽快滑到桌底的身子,“殿下,坐姿。”
袁泽默默坐直:“……哦。”
恐观众不解,博主特意解释:【观画中街边嬉戏的孩童,衣衫合身,不显瘦弱,说明至少温饱无忧。】
【再看并肩而行的年轻男女,虽着粗布衣衫,但背负书袋。
说明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这便是盛世基石之一。】
【再看经商的那对夫妻,脸上可有生活的愁苦?】
博主道。【我只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货担里挑着的,是生计,更是希望。女
子为他拭汗的动作,平凡却饱含温情,这便是人间至味。】
【最后方的老人,能悠闲沐浴阳光,无须为生计继续奔波操劳,说明晚年生活安乐,儿孙孝顺,社会尊老。】
天玄帝捋着胡子,眼神欣慰:“善!此画深得朕心!
快,命人临摹下来,挂在朕的寝殿……不,挂在太极殿!”
长孙皇后温柔一笑,递上一杯参茶:“陛下圣明。”
说到此处,博主自觉眼眶微湿,【真的,若要问盛世是何模样,我愿生在大乾。
并非金戈铁马的开疆拓土,也非宫阙万间的极致奢华,而是这寻常巷陌里,每个人都能安享其命,从容度过一生。】
【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位皇帝比昭文帝更具魅力、更英明神武。
有人信他、敬他、爱他如神明,也有人恨他、怨他、畏他如虎狼。
他的谥号中为何有个“昭”字?缘由正在于此。】
博主的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昭”者,明也,光也。他像一轮灼灼烈日,光芒万丈。
既滋养万物,也让阴影无处遁形。爱之者颂其德,畏之者惧其威。】
博主此刻心情复杂,他顿了顿,轻声道:【他开创的太初盛世是每个大乾子民的梦想生活的年代。
在那个时代,只要你肯努力,似乎总有一条向上的路;只要你守规矩,便能安享太平。】
【我不懂,为何这样一位皇帝,当时人们对他评价两极。
他们……为何要指责他?是真不懂吗?。】
博主此言,更多是心中憋闷,而非不明所以。
他站在历史的下游,看清了全貌,却无法改变当时身处洪流中的人们,因立场、利益、眼界不同而产生的纷争与误解。
这是个无解之题。因他立于历史下游回望,而大乾人身处其中,无人能跳出这个时代客观看待身边人。
就像鱼不知水,人难察风,身在局中,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博主深吸一口气,语气恢复先前的轻松,仿佛要将那沉重的历史叹息暂且搁下,
【好了,来看本期直播最后一幅画,也是顾浩被封画圣、永垂不朽、一生无人能及的巅峰之作!
说到最后,他难掩激动,声调微微提高。】
【
此举成功吸引大量观众注意,将他们的思绪从那位太初盛世身上拉回。
当见到天幕上接下来的画卷时,所有人眼中唯剩震撼。
画圣为何称圣?为何无人能及?
当人们见此画时,心中对顾浩这座艺术高峰有了清晰认知,随之升起的是高山仰止般的敬佩与惊叹。
见到此刻天幕上的图画,多人惊讶地张大嘴。
连一贯淡定的诸葛明也目不转睛地盯着画作,眼中快速闪过一丝诧异。
随即化为深沉的了然。他手中羽扇轻摇的节奏,微不可察地慢了一瞬。
只见那幅画几乎铺满整个光幕,正因光幕宽广,方能让人将画上每一笔、每个人物看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