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碧玉初妆牵丝戏(壹)(2 / 2)
老刘见女儿如此,心中又是怜惜又是骄傲。他省吃俭用,攒下几枚铜钱,进城时总会留意书肆,若能淘换到一两卷残破的旧书,便是给碧玉最好的礼物。
乡邻们见这父女俩一个拼命种地,一个埋头苦读,虽觉有些“不务正业”,但见碧玉知书达理,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且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倒也渐渐由不解转为钦佩。
“老刘家那丫头,怕是文曲星投错了凡胎,落到了咱们这农家院里,还附在一个女娃娃的身上。”茶余饭后,田间地头,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老刘一早便提着锄头,下田侍弄庄稼去了。刘家小院中,那棵有些年头的枣树已是绿叶成荫,一串串米粒大小的枣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树荫下,刘碧玉一袭素雅绣衣正俯身于一方简陋的石案前。石案上铺着一张微微泛黄的麻纸,她手握一支秃笔,正凝神临摹前朝大家钟繇的小楷。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她素净的布衣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也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长而密的睫毛在眼睑下留下一小片阴影,神情恬静而安详。
她临摹的是曹子建的《洛神赋》片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墨字的笔锋虽略显稚嫩,但间架结构已颇有几分老道的韵味,尤其是提笔运气的那份沉静稳重的气度,竟不似一个普通农家少女所能拥有。
正当碧玉沉浸于笔走龙蛇的意境之中时,忽闻院墙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杂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乡村惯有的宁静。蹄声在她家篱笆院门外骤然停住,随之响起的,是几声骏马不耐烦的响鼻和蹄子刨地的声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