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 第331章 大纲101

第331章 大纲1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传承与创新:让“槐香”代代传的“新密码”

如果说绿色发展是“槐香”的生存底色,产业链共荣是“槐香”的成长根基,文化出海是“槐香”的世界舞台,那么“传承与创新”就是“槐香”能跨越风雨、代代相传的“核心密码”。鱼灼音今年已经72岁,虽然依旧每天到公司办公,依旧会去种植基地查看槐花长势,但他心里始终清楚,企业要走得远,不能只靠一代人的努力,必须做好“传承”,更要敢闯“创新”,让年轻人接好班,让老品牌焕新颜。

在“传承”这件事上,鱼灼音最看重的,是“匠心”与“初心”的传递。他常说:“‘槐香’的根,是‘匠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工制茶技艺,不能丢;‘槐香’的魂,是‘初心’——让更多人吃到天然的槐花产品,让跟着我们干的人过上好日子,不能忘。”为了传承手工制茶技艺,企业专门成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由老周等5位拥有30年以上制茶经验的老匠人担任“传承导师”,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农业院校学生、甚至海外爱好者,开展免费的技艺培训。

工作室的培训没有“速成班”,只有“慢功夫”。学员要先学“认槐花”——分辨不同品种槐花的特点、判断槐花的最佳采摘时间,哪怕是同一棵槐树上的槐花,也要分清“顶梢花”“侧枝花”的区别,因为顶梢花香气更浓,适合做花茶,侧枝花口感更绵,适合做糕点;再学“采槐花”——采摘时只能用手指轻捏花柄,不能扯断枝条,以免影响来年生长,每天的采摘时间只能在清晨6点到8点,因为这段时间槐花的露水未干,香气最足;最后学“制茶”——从“晒花”“炒花”“揉花”“烘干”,每一个步骤都要亲手操作,老匠人会站在旁边手把手指导,炒花时要把握火候,火太旺会炒焦花瓣,火太弱会锁不住香气,揉花时要控制力度,力度太大容易揉碎花瓣,力度太小无法形成条索,学员往往要练习3个月以上,才能做出合格的槐花茶。

25岁的李阳是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就来到“非遗传承工作室”学习,跟着老周学了整整一年,才算是“出师”。他说:“刚开始觉得手工制茶很简单,后来才知道,每一个小步骤里都有讲究。有一次我炒花时火候没控制好,炒出来的槐花又苦又涩,老周没骂我,只是让我把炒坏的槐花留着,再对比好的槐花,告诉我差在哪。现在我能独立做出合格的槐花茶了,但老周说,‘合格’只是开始,要做到‘出彩’,还得再练几年。”如今,李阳不仅能熟练掌握手工制茶技艺,还把自己学的茶学知识融入其中,比如通过检测槐花的含水量,调整晒花的时间,让制茶效率更高,品质更稳定。老周看着李阳的成长,很是欣慰:“以前总担心这手艺没人学,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愿意来,还能给手艺添新东西,这手艺就能传下去了。”

除了传承技艺,鱼灼音更注重“初心”的传递。他会经常给公司的年轻人讲“槐香”的故事——30年前,他带着几户农户种槐树,靠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卖槐花糕,遇到过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遇到过原材料短缺的危机,但不管再难,他从来没降低过产品品质,从来没拖欠过农户的货款。有一次,公司新来的一批大学生问鱼灼音:“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都靠‘网红营销’‘低价竞争’赚钱,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天然’‘诚信’,这么做会不会太慢了?”鱼灼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他们去了河北邢台的种植基地,让他们看看农户们拿到碳汇分红时的笑容,让他们尝尝刚采摘的新鲜槐花。回来的路上,鱼灼音说:“‘快钱’或许能赚一时,但‘诚信’和‘责任’才能赚一辈子。我们做的是‘槐花生意’,更是‘良心生意’,守住初心,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从那以后,公司的年轻人都把“初心”记在心里:研发团队在开发新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天然”,哪怕成本高,也不用添加剂;采购团队在收购槐花时,哪怕市场价格上涨,也不会压低农户的收购价;销售团队在推广产品时,不会夸大功效,只会如实介绍产品的特点。去年,有个经销商建议公司推出“低价槐花茶”,用部分槐花梗代替槐花,降低成本,还能抢占低价市场,销售团队直接拒绝了,他们说:“爷爷说过,不能砸了‘槐香’的牌子,更不能对不起信任我们的消费者和农户。”

如果说“传承”是让“槐香”守住根本,那么“创新”就是让“槐香”跟上时代。在鱼灼音的支持下,小林牵头成立了“创新研发中心”,聚集了食品研发、数字技术、品牌设计等领域的20多名年轻人,他们带着新想法、新技术,给“老品牌”注入了新活力。

在产品创新上,研发团队不再局限于“花茶”“糕点”等传统品类,而是围绕“槐花”的特性,开发出更多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新物种”。针对年轻人“养生但怕麻烦”的特点,推出了“槐花速溶茶粉”——采用低温冻干技术,保留槐花的香气和营养,不用冲泡,直接用温水就能冲饮,还能搭配牛奶、咖啡,做成“槐花拿铁”“槐花奶绿”,上市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养生标配”,首季度销售额就突破了1500万;针对年轻人“喜欢新奇口味”的需求,研发出“槐花益生菌软糖”“槐花燕麦脆”,把槐花与益生菌、燕麦结合,既有槐花的清香,又有营养,软糖还做成了槐花的形状,粉白相间的模样格外讨喜,上线后在电商平台的“零食热销榜”上稳居前十,甚至有不少家长把软糖当作“健康零食”买给孩子;针对年轻人“注重场景化消费”的习惯,还推出了“槐花露营套装”,里面包含便携装槐花茶、槐花饼干、可降解槐花纤维餐布,刚好满足2-3人的露营需求,去年夏天露营热潮时,这套产品一度卖断货,不少用户在评价里说:“带着槐花香去露营,连风都是甜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研发团队还把“槐花”与“美妆”结合,开辟了新的产品线。团队发现槐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湿、舒缓功效,便联合化妆品研发机构,经过8个月的反复试验,推出了“槐花护肤系列”,包括槐花爽肤水、槐花面膜、槐花护手霜,所有产品都以“槐花提取物”为核心成分,不含酒精、香精等刺激性物质,包装采用极简的白色设计,印着淡淡的槐花图案,主打“天然温和”的卖点。产品上线前,团队邀请了500名敏感肌用户进行试用,90%以上的用户反馈“保湿效果好,不刺激皮肤”。正式上市后,槐花面膜凭借“敷完皮肤水润不紧绷”的口碑,短短半个月就售出10万片,甚至有美妆博主专门做了“槐花面膜测评”,视频播放量超过200万,带动整个护肤系列销售额突破800万。小林说:“以前大家只知道槐花能吃、能喝,现在我们让槐花能‘用’,既拓展了产品边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槐花的价值。”

在技术创新上,“槐香”把数字技术融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老产业”搭上了“数字化快车”。在种植端,团队给20个核心种植基地的槐树都装上了“智能监测仪”,监测仪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度等数据,数据会同步传输到“智慧种植云平台”,农户和企业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如果土壤湿度低于标准值,平台会自动发送提醒,农户点击手机就能启动智能灌溉系统;如果监测到病虫害迹象,平台会根据数据匹配防治方案,指导农户精准使用生物防治药剂。在山东临沂的种植基地,农户老陈以前每天要围着20亩槐树林转好几圈,查看长势、浇水施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有了“智能监测仪”,他坐在家里就能管理槐树林,还能通过平台学习种植技术。老陈说:“以前种槐树靠‘看天吃饭’,现在靠‘数据吃饭’,不仅省了力,槐花的产量还提高了10%,质量也更稳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