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 第333章 大纲一

第333章 大纲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匠心守正:以“慢功夫”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在快节奏的当下,很多企业追求“快产出”“快扩张”,但鱼灼音却带领“槐香”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坚守“匠心守正”,以“慢功夫”做产品、练技艺、育人才,不贪多、不冒进,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基。在鱼灼音看来,“匠心不是一句口号,是对产品的敬畏,对技艺的坚守,对品质的执着”,而“守正”就是守住产品的本质、守住企业的初心,不被浮躁的市场环境所影响,这既是“槐香”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的关键,也是“槐香”能长久发展的底气。

“槐香”的匠心,首先藏在“产品品质的坚守”里。槐花产品的品质,从源头的槐花采摘就开始决定,为了保证槐花的新鲜度和纯净度,“槐香”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槐花采摘标准”,而且多年来从未降低过要求。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是“槐香”最忙碌的时候,也是鱼灼音最牵挂的时候——他会亲自到各个种植基地,查看槐花的长势,监督采摘过程,确保每一朵槐花都符合标准。

“槐香”规定,采摘槐花必须在“清晨5点到7点”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槐花刚沾过晨露,水分充足、香气浓郁,而且气温较低,能最大程度保留槐花的营养成分;采摘时只能摘“半开的槐花蕊”,不能摘完全盛开的槐花,也不能摘未成熟的花苞——完全盛开的槐花花瓣容易脱落,香气也会流失,未成熟的花苞则口感苦涩,营养不足;采摘时必须用手轻轻掐断花柄,不能拉扯树枝,避免损伤槐树,影响来年的生长;采摘后的槐花,必须在2小时内运到加工车间,运输过程中要用透气的竹篮装盛,不能挤压,还要盖上湿纱布,防止槐花失水枯萎。

在甘肃定西的种植基地,有一次,农户老李为了多摘一些槐花,提前到凌晨4点就开始采摘,还摘了不少完全盛开的槐花,想混在合格的槐花里一起交售。负责收购的基地负责人发现后,当场就把不合格的槐花挑了出来,拒绝收购。老李有些不满:“都是槐花,早摘一会儿、开得艳一点,有啥不一样?你通融一下,别让我白忙活。”刚好鱼灼音当天在基地巡查,听到两人的争执后,走了过来。他没有批评老李,而是拿起一朵半开的槐花和一朵盛开的槐花,递给老李:“你闻闻这两朵槐花的香味,再摸摸它们的水分,就知道不一样了。我们做槐花产品,卖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品质,要是为了多收一点就降低标准,消费者吃着不满意,以后谁还买我们的产品?你种槐树不容易,我们也不能砸了‘槐香’的招牌,更不能辜负你的辛苦。”

说完,鱼灼音又跟老李讲了“槐香”因为坚守品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故事。老李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鱼总,我错了,我只想着多赚点钱,没考虑到品质的重要性,以后我一定按标准来,绝不再耍小聪明。”从那以后,老李不仅自己严格遵守采摘标准,还主动帮基地监督其他农户,成了基地的“品质监督员”。在“槐香”的各个种植基地,像老李这样从“追求数量”到“坚守品质”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知道,“槐香”的品质标准不是“苛刻”,而是对产品、对消费者、对自己的负责。

采摘回来的槐花,还要经过“多道筛选、清洗、晾晒”的工序,才能进入制茶或制糕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筛选环节,“槐香”采用“人工筛选+机器辅助”的方式,先通过机器去除槐花中的树叶、树枝等较大的杂质,再由工人逐朵挑选,把枯萎的、破损的、带有虫卵的槐花挑出来,确保留下的每一朵槐花都完整、新鲜;清洗环节,不用工业清洗剂,只用山泉水冲洗3遍,第一遍去除表面的灰尘,第二遍仔细清洗缝隙里的杂质,第三遍进行最后的漂洗,保证槐花的天然纯净;晾晒环节,将清洗后的槐花均匀铺在竹匾上,放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晾晒,每隔两小时翻动一次,让槐花均匀干燥,直至含水量降到10%以下,这样既保留了槐花的营养成分,又能避免阳光直射破坏槐花的香气。

有一次,山东临沂加工车间的新员工小张,觉得“自然晾晒太费时间”,偷偷把几竹匾槐花挪到了高温烘干房旁边,想让槐花快点干燥。结果没到半小时,槐花就被烘得发焦,原本淡淡的槐香变成了焦糊味。车间主任发现后,立刻把焦糊的槐花全部清理出来,还把小张叫到了办公室。刚好鱼灼音来车间检查,得知这件事后,没有当场批评小张,而是带着他来到晾晒区,指着正在自然晾晒的槐花说:“你看这槐花,在阳光下慢慢晒着,香气是一点点透出来的,就像熬汤要慢火炖,才能出好味。高温烘干是快,但会把槐花的香和营养都破坏了,我们做手工槐花产品,图的就是这份天然,要是为了省时间丢了本质,那跟机器做的普通产品有啥区别?”

随后,鱼灼音又让车间主任拿出一小包自然晾晒的槐花和一小包高温烘干的槐花,让小张分别冲泡品尝。小张喝着自然晾晒的槐花茶,入口是清甜的槐香,回味悠长;而高温烘干的槐花茶,不仅有焦糊味,还带着苦涩。小张喝完后,红着脸说:“鱼总,我错了,我只想着省时间,没考虑到品质,以后再也不耍这种小聪明了,一定按工序来。”从那以后,小张不仅严格遵守晾晒标准,还主动向老员工请教工序细节,后来还成了车间的“品质标兵”。鱼灼音常跟车间员工说:“每一道工序都是品质的‘防线’,少走一步、走偏一步,都会砸了‘槐香’的招牌,我们要把每一道工序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才能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

进入制茶环节,“槐香”更是把“慢功夫”做到了极致,尤其是手工炒制“听槐雪”槐花茶,整个过程全靠老匠人手工操作,没有固定的机器参数,全凭经验把控火候,每一锅只能炒500克槐花,从入锅到出锅,要历经“杀青、揉捻、炒干、提香”4个步骤,整整需要2.5小时,而且全程不能离开人,必须时刻观察槐花的颜色、状态,及时调整翻炒的力度和火候。

65岁的老周,是“槐香”手工制茶的传承人,做这行已经38年,炒出来的“听槐雪”槐花茶,形若初绽的槐蕊,色呈淡绿,冲泡后香气浓郁,是“槐香”的“招牌手艺”。老周常说:“炒槐花就像照顾孩子,要知冷知热,火候大了会焦,火候小了会生,揉捻轻了出不了香,揉捻重了会碎,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时间磨、靠经验攒。”

杀青是制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槐花中的酶活性,防止槐花氧化变色。老周炒杀青时,会先把铁锅烧到180c左右,用手摸一下锅沿,能感觉到灼热但不烫手,这时候再把晾晒好的槐花倒入锅中,用木制的炒茶帚快速翻炒。“杀青要快、匀、透,不能让槐花在锅里停留太久,不然底部的会焦,顶部的没杀透。”老周一边说,一边快速翻炒,手臂上下挥动,汗水很快就浸湿了他的粗布衣服。刚开始学炒茶时,老周的手被铁锅烫出了无数个水泡,水泡破了又结茧,现在他的手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却能精准地感知锅温和槐花的状态,“手一摸、眼一看,就知道槐花有没有杀透”。

杀青后的槐花,要立刻倒入竹匾中晾凉,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再进入揉捻环节。揉捻时,老周会把槐花放在竹制的揉捻台上,双手呈弧形,轻轻按压槐花,顺时针慢慢揉捻,让槐花的细胞壁破裂,析出汁液,这样冲泡时香气才能更好地释放出来。揉捻的力度要恰到好处,太轻了汁液析不出来,太重了会把槐花揉碎,影响品相。老周揉捻时,动作缓慢而均匀,每揉5分钟就停下来,把槐花摊开整理一下,再继续揉捻,整个揉捻过程要持续40分钟,直到槐花捏起来能成团,松开手又能轻轻散开,才算合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