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流言止于智者!(1 / 2)
时机成熟,姜淮不再犹豫。他亲率精锐衙役和兵士,以彻查走私关联产业为名,突袭了赵家在临海县的宅邸和主要商栈。
果然,在精心设计的密室中,不仅查获了与走私团伙往来的秘密账册、书信,更在一个尘封的旧箱子里,找到了当年诬陷陈父的伪证草稿和几名作伪证者按下的手印副本!铁证如山!
曾经显赫一时的赵家老爷,在如山的证据面前,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他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旧案,竟会在今日,由这位以刚直和精明着称的姜知府揭开盖子,成为了压垮赵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堂之上,姜淮庄严宣判:赵家夺人产业、诬陷良民、参与走私,数罪并罚,家产抄没,主犯依律问斩!
同时,他郑重宣布,为三十年前蒙冤而死的陈父平反昭雪,发还其家原有滩涂产业,已折算为银两补偿给陈三,并勒石立碑,以正视听。
当满头白发的陈三捧着沉甸甸的补偿银和那份沉冤得雪的判书时,老泪纵横,对着姜淮长跪不起,哽咽难言:“三十年了……青天大老爷……我父亲……可以瞑目了……”
此案一经公布,全境哗然。百姓们不仅赞叹姜淮破获走私大案的神勇,更为其能翻查旧案、为小民伸张数十载沉冤的公正与担当所深深折服。
消息传开,甚至有一些其他州县年代久远的冤屈者,也萌生了前来申诉的希望。
姜淮站在府衙高处,望着远处渐渐恢复平静的海面。他明白,肃清外部的倭寇与走私固然重要。
但铲除内部滋生腐败与不公的土壤,涤荡沉积多年的冤屈与黑暗,才能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让百姓安居乐业。他的道路,还很长。但他的决心,亦如那巍然的海塘,坚不可摧。
……
陈年冤案的昭雪,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涟漪扩散至远。姜淮“姜青天”的名声不再局限于本府,连邻省饱受冤屈的百姓都闻风而动,期盼能得遇明主,一雪沉冤。
府衙门口每日都有从各地赶来的递状者,姜淮虽感压力,却更知民心可贵,他增派人手,仔细梳理每一条呈报,凡有实据者,无论案件大小、年代远近,皆一查到底。
然而,就在他忙于整顿吏治、平反冤狱之际,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正伴随着季风悄然降临。
这年春夏之交,雨水异常稀少,烈日炙烤着大地。
原本在姜淮主持下修缮一新的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依靠去冬积蓄的雨水和合理的调度,勉强支撑着春耕。
但入夏后,滴雨未降,河床日渐干涸,池塘见底,田地龟裂。焦虑的情绪开始在民间蔓延,各地请求祈雨的文书雪片般飞向知府衙门。
一些被姜淮触及利益的豪强胥吏,见有机可乘,开始暗中散播流言:
“姜大人兴修水利,劳民伤财,怕是动了龙脉,惹得天怒人怨!”
“是啊,往年虽也有旱,何曾如此酷烈?定是上天示警!”
“他翻那些旧案,搅得地府不安,鬼神降罪了!”
愚昧的百姓在焦渴与恐慌中,极易被蛊惑。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原本对姜淮的感念之情,蒙上了一层疑虑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