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覆巢之下无完卵!(2 / 2)
看到他这位高官都不顾自身安危,流民们的恐慌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感激与愧疚的复杂情绪,配合度也大大提高。
大夫调整了药方,加大了防治力度,疫情在肆虐数日后,终于被艰难地控制住了。
与此同时,姜淮那几封指向明确的私信,也终于在朝堂上激起了回响。
那位以刚直着称的御史学生,不顾自身可能受到的压力,毅然上奏,以姜淮提供的线索和判断为基础。
猛烈抨击河工积弊,要求严查兰阳决口背后的贪腐问题,言辞激烈,直指工部乃至更高层的失职与腐败。
这封奏章如同在即将熄灭的炭火中吹入了一股氧气,立刻引来了其他一些对现状不满或有心整顿的官员的附和。
朝堂之上,关于黄河决口是天灾还是人祸的争论再起,要求追责的呼声给原本试图捂盖子的利益集团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暗处的反击也随之而来。几天后,府城开始流传新的谣言,这一次更加恶毒:
“姜淮如此积极赈灾,收买流民之心,所图非小!”
“他日日与流民接触,身上早已染了疫病,这是要拉着全城人陪葬!”
甚至有人匿名向省里举报,称姜淮“私募乡勇,聚集流民,恐有异志”。
这些流言自然也传到了姜淮的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对忧心忡忡的仆从说:“由他去说。我行得正,坐得直,但求无愧于心。眼下,救人要紧。”
...
就在姜淮于江南倾尽全力赈济黄河灾民、帝国的北方边陲,一道更加急促、带着血火的狼烟,骤然冲天而起!
这一日,数骑背插赤色翎羽的信使,如同从血海中冲出,不顾一切地鞭打着口吐白沫的战马,疯狂驰入京城,直扑宫门。
他们带来的,是辽东经略衙门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悍然以‘七大恨’告天,
誓师反黔!其铁骑已破抚顺,守将李永芳降虏!总兵张承胤驰援,中伏力战殉国,所部万余精锐……全军覆没!东陲屏障已开,辽沈震动,危在旦夕!”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朝堂上最后一丝承平幻觉。败绩之惨,失地之速,叛将之众,皆为国朝百年来所未有!
紫禁城内,皇帝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得粉碎,脸色煞白。御前会议上,往日高谈阔论的衮衮诸公,此刻皆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兵部茫然,兵部尚书被问及辽东可用之兵、布防详情时,支支吾吾,只能拿出些陈旧模糊的册簿。
户部窘迫,皇帝厉声问及军饷,户部尚书扑通跪地,汗如雨下:“陛下……国库……国库实在空空如也!去岁税收多有拖欠,历年积欠更如天文数字,加之黄河赈灾已耗费大量钱粮……
如今太仓库银,不足五十万两啊!” 这数字,对于一场国战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