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命理探源【译注】 > 论纳音五行

论纳音五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例如,年柱纳音为“海中金”,若地支见申酉(金旺),需火(如“炉中火”)制化,体现纳音调候功能 。

原文:

按:纳音五行,世多不讲,特录此篇,以见大意。

《三命通会》云:谈命者本之以五行为经,参之以纳音为纬,庶足以尽命数之理,而造化无余蕴矣。

安东杜谦《玉井奥诀》注云:大挠造纳音之法,隔八有用之具,如何竟为弃物?缺气处仍要纳音补借,如欠土,纳音有土,则补其不足,休囚稍慢。此二说堪为运用纳音之捷诀。

珊尝本此旨论命,每多奇验,大概看日元之强弱,定用神之得失,皆以正五行为主。若欲补偏救弊、酌盈剂虚,又当参看年月时之纳音孰为抑强、孰为扶弱、孰为喜神,孰为忌神,始可丝丝入扣,左右逢源。至廖氏谓子平专用正五行,不用纳音,殊为失实。

观于徐东斋所编《渊海子平》,卷二载有乙酉年水、壬午月木、辛未日土、丙申时火、癸酉胎金,评为五行俱足格,即知子平亦有用纳音者,惜读者未详察耳。

译文:

按:纳音五行,世人多不研习,特录此篇以明大意。

《三命通会》说:论命以五行为经,纳音为纬,方能穷尽其理。

安东杜谦《玉井奥诀》注说:大挠创立纳音之法,隔八相生,如何竟成弃物?

缺气处仍需纳音补借,如缺土则用纳音土补足,休囚稍缓。

此二说为运用纳音的捷径。

我曾据此论命,多有奇验:大致以日元强弱定用神,以正五行为主;若需补偏救弊,当参看年月时纳音,抑强扶弱,辨喜忌神,方能精准。

至于廖氏称子平专用正五行,实为不实。

观《渊海子平》载乙酉年水、壬午月木、辛未日土、丙申时火、癸酉胎金,评为五行俱足格,可知子平亦用纳音,惜读者未察。

注解:

袁树珊在此总结纳音的应用法则:

1. 纳音的经纬定位:引《三命通会》“五行为经,纳音为纬”,强调纳音需与正五行结合。

例如,年柱纳音为“炉中火”,若月柱见“涧下水”,需土(如“城头土”)通关,形成“火生土、土克水”的循环。

2. 隔八相生与补借原则:杜谦“隔八有用之具”指纳音按音律隔八相生(如甲子金隔八生壬申金),可补正五行缺气。

例如,八字缺土,若年柱纳音为“路旁土”,可补其不足,增强稳定性。

3. 子平纳音的实证:袁树珊举《渊海子平》案例,证明子平术本有纳音应用。

例如,乙酉(泉中水)年,壬午(杨柳木)月,辛未(路旁土)日,丙申(山下火)时,癸酉(剑锋金)胎,纳音五行俱全,评为贵格,驳斥廖氏“不用纳音”之说。

4. 实践方法论:袁氏提出“先正五行定格局,后纳音补细节”的两步法。

例如,日元甲木弱,正五行需水(印)生扶;若年柱纳音为“大溪水”,可视为强根,增强日主力量 。

袁树珊通过系统梳理纳音理论与实践,强调其与正五行的互补性,纠正时人对纳音的片面理解,为传统命理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

其“纳音为纬”的观点,至今仍具学术参考价值。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论纳音五行”是袁树珊对传统纳音理论的系统梳理与革新,其核心在于结合音律与五行生克构建命理分析框架,同时强调纳音需与正五行互补而非孤立使用。以下从理论体系、应用法则、实践案例三个维度展开总结:

一、纳音五行的理论体系

1. 来源与本质

袁树珊指出,纳音五行起源于古代音律学,将六十甲子与十二律吕对应,形成“金、火、木、土、水”循环的特殊五行体系。

其本质是通过干支组合的“声音”象征五行能量的动态变化,如“甲子乙丑海中金”象征金气藏于海底,需经历磨砺方能显露锋芒。

2. 与正五行的区别

正五行为体,纳音为用:正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基础属性,纳音五行则是干支组合后的“气化形态”。

例如,同属金的“海中金”与“剑锋金”,前者主潜藏,后者主刚锐。

动态生克逻辑:纳音生克需结合干支方位与四时变化。

例如,“炉中火”(丙寅丁卯)生于寅卯月(木旺),火势更烈;若逢“海中金”(甲子乙丑),则需水(如“涧下水”)通关调和。

3. 象征取象系统

袁树珊将纳音五行细分为60种具象化形态,如:

金类:海中金(潜藏)、剑锋金(锐利)、白蜡金(脆弱)

水类:涧下水(细流)、天河水(浩荡)、大海水(包容)

火类:霹雳火(突发)、炉中火(持续)、山下火(隐晦)

这些取象需结合命局整体判断,如“松柏木”(庚寅辛卯)若得“长流水”(壬辰癸巳)滋养,主坚韧长寿;若逢“霹雳火”(戊子己丑),则易招突发灾祸。

二、纳音五行的应用法则

1. 年柱纳音为核心

袁树珊强调年柱纳音代表“先天根基”,需结合月、日、时柱纳音分析:

相生为吉:月柱纳音生年柱,主早年得长辈扶持;时柱纳音生年柱,主晚年得子女孝养。

相克为凶:日支纳音克年柱,主配偶缘薄或健康隐患;若年柱纳音为“海中金”,日支逢“炉中火”,需水(如“涧下水”)化解。

2. 根气与调候原则

根气强弱:纳音五行需得地支强根。例如,“大林木”(戊辰己巳)生于寅卯月,地支见亥卯未(木局),则根基稳固;若地支见申酉(金),需火(如“炉中火”)制金护木。

调候关键:纳音五行需顺应四时之气。

例如,“白蜡金”(庚辰辛巳)生于冬季(水旺),需火(如“霹雳火”)暖局;生于夏季(火旺),则需水(如“天河水”)降温。

3. 与正五行的协同

袁树珊主张“纳音为表象,正五行为本质”,需综合判断:

十神配合:若年柱纳音为“松柏木”(庚寅辛卯),日柱天干为甲木(阳木),逢丙火(食神)透干,主才华横溢;若逢庚金(七杀)透干,则需丁火(伤官)制杀为权。

神煞辅助:纳音五行与神煞结合。

例如,“天河水”(丙午丁未)逢“天乙贵人”,主得天助;逢“孤辰寡宿”,则主性格孤僻。

三、实践案例与批判反思

1. 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男命年柱“泉中水”(甲申),月柱“炉中火”(丙寅),日支“亥水”。

袁树珊指出,火(丙寅)克水(甲申),需时柱“长流水”(壬辰)通关,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的循环,主事业稳步上升。

案例二:女命年柱“霹雳火”(戊子),月柱“松柏木”(庚寅),日支“申金”。

火克金(申金)为病,需时柱“天河水”(丙午)调候,主健康无忧且晚年富足。

2. 对机械论的批判

袁树珊反对单纯以纳音五行论命,强调需结合全局:

驳“同年同命”论:同年出生者虽年柱纳音相同,但月、日、时柱不同,命运迥异。

例如,同为“海中金”(甲子乙丑),生于寅月(木旺)与生于申月(金旺),运势天差地别。

斥“纳音万能”论:纳音五行需与正五行、十神、神煞等结合。

例如,“石榴木”(庚申辛酉)若正五行土旺(戊己透干),则需金(如“剑锋金”)泄土气,而非仅看纳音生克。

四、哲学内核与学术价值

1. 动态平衡观:纳音五行的生克变化体现“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

例如,“天河水”(丙午丁未)若逢“大海水”(壬戌癸亥),水势过旺反主漂泊;需土(如“城头土”)制水为堤,方得稳定。

2. 实证精神:袁树珊通过大量案例验证纳音理论,如分析“白蜡金”(庚辰辛巳)遇“霹雳火”(戊子己丑)时,强调需结合地支(如辰巳火土旺地)判断火势强弱,而非机械套用口诀 。

3. 文化传承:纳音五行承载着古代音律、历法与哲学智慧,袁树珊的梳理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系统化框架,同时纠正了时人对纳音的片面理解。

正如袁树珊在书中所言:“纳音五行如琴瑟之音,需与正五行之弦合奏,方能成天籁之曲”,这一理论的终极价值在于将传统智慧与实证分析结合,为命理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

其对纳音与正五行关系的辩证论述,至今仍具学术参考价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