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169章 汉王回朝,朱棣的变化

第169章 汉王回朝,朱棣的变化(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四月,春暖花开,应天府内,一支远征军回到了南京,其军队统帅,便是张辅和朱高煦。

此时距离他们出征吕宋,已经过去了接近两年,随着朱瞻基南下担任吕宋总督,朝廷便下令,从两广调拨兵马前去镇守吕宋。

至于位于吕宋的张辅、朱高煦等部,则是领军回朝,接受封赏,也是因为他们统领的是大明第一支新军。

别看大明的军队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可到现在为止,大明新军只是革新了装备和训练之法,有着大量部队没有上过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一支有过战斗经验,且已经在战场上击溃过敌人的兵马,就成了精锐中的精锐。

这种部队,是不可能一直外驻的,必须要掌握在手中,且由于年初倭寇作乱,朱棣对倭寇的忍耐已经到了一定限度。

为了剿除海外倭寇,朱棣急需一支得力的军队四处出击,打击沿海倭寇的嚣张气焰。

于是在永乐十六年年初,朱棣下诏让张辅、朱高煦领军回京,同时加强了对沿海的防备。

朱高煦等人由二月出发,到了三月中旬,季风轮换之时,趁着东北风的削弱,乘着船只返回了应天府。

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十六日朝会,朱棣亲自召见了朱高煦和张辅等人,众人入得朝中,便见朱棣像是苍老了不少。

相比于永乐十三年探访琼州之时,此时的朱棣已是须发花白,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及往昔。

这固然是因为变法之后工作量陡然上升导致朱棣操劳过度,同时也是因为在三月底姚广孝的去世。

姚广孝,本名道衍,年少时剃度出家,后来却学了道法,洪武十五年与朱棣相识,此后就成了朱棣的心腹。

此后,朱棣凡有大事,都会与姚广孝商议,并且在姚广孝的策划之下,发动了靖难之役。

此人可谓是朱棣麾下头号功臣,并且在朱棣称帝之后一直在发光发热,朱棣几次北征,都是留其人在应天府辅佐朱高炽。

只可惜,人命有尽时,朱棣与姚广孝相遇之时,姚广孝已经四十七岁,此后谋划十几年,直到朱棣称帝,此人已经年近古稀。

至于永乐十三年,朱棣南下之时本来准备邀请姚广孝一道南下,却被八十多岁的姚广孝拒绝。

从那以后,姚广孝越发深居简出,像是知道自己天命一般,远离朝堂,直到今年年初,方才传出其人病逝的消息。

虽然朱棣和姚广孝已经不再像当初那般亲密,可此时听到姚广孝病逝的消息,还是让朱棣伤心欲绝。

随后下旨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

后又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

做完这一切,朱棣越发感觉精力不济,仿佛老了许多,开始将事务大量移交给朱高炽,除非需要亲自过问,其他的事情他都懒得在处理。

实际上,此时朱棣已经五十八岁了,这种年纪,即便在众多帝王之中,也算是彻底的进入了暮年。

而因为年轻时候服用过多丹药,此时的朱棣身体开始每况愈下,脾气也开始变得越发暴躁。

由是当朱高煦和张辅见得朱棣模样之时,都是心惊不已,他们没想到,三年前还意气风发的朱棣,现在会变成这幅模样。

对此,张辅自是感觉暗自神伤,朱高煦则是感到一阵警觉,因为他能感觉到老爷子的变化。

似乎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他爹的心态已然再度改变,眼下直接将事务交给他大哥,莫非是有意让他大哥接任了?

这显然并不符合他的利益!毕竟,之前他之所答应朱高燨的条件,是因为皇权在之前得到了限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