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汉王回朝,朱棣的变化(2 / 2)
那个时候,他爹分出权力,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这等无中生有的东西,让他减少了对皇权的觊觎。
可如果朱棣准备让朱高炽接任这一切,那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权利在朱棣手中和在朱高炽手中是两回事。
在朱棣手中,那变法就还能继续,如果移交到朱高炽的手中,那无论是委员会还是变法,都相当于名存实亡。
毕竟,依照朱高燨的规划,朱棣应该是最后一个手握集权的皇帝,从朱棣以后,所有皇帝都要受到限制。
一旦没有任何变更的传到朱高炽手上,那整个规划也就彻底无效了,代际的传承,会将朱棣分出的皇权,重新收回到朱高炽手中。
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煦自然有些不忿,他心想自己和老四南征北战,到处奔波,不就是为了做大蛋糕么?
结果现在蛋糕还没做大,老爷子就有意将分蛋糕的权力全部分给老大,那他们这蛋糕不是白做了?
如此想着,面对朱棣的封赏,朱高煦显得兴致缺缺,朝会刚一结束,便来到了内宫询问朱棣道:“爹眼下居于应天府,却叫太子监国,此为一朝天子当为之事?”
也是朱高煦这人性格狡黠,他也不直接问朱棣的想法,反而是一副前来劝谏的架势。
此时朱棣正在观看杨荣、夏原吉等人重新纂修的《太祖实录》,闻得此言,便抬头沉声道:
“今日宣你入宫封赏,乃因此次尔等功大,不可不封,现在封赏已毕,莫非汝有何不满之处?”
朱高煦一听这话,便闷声道:“父皇处事不公,儿臣等自然不满,虽有封赏,却难抚心中不忿。”
朱棣闻此,自是眼睛一眯道:“你说父皇处事不公?那你倒是说说,父皇哪里处事不公了?”
一般来说,朱棣如此作态,就是发怒的前奏,朱高煦以前没少见朱棣这副模样,可现在,他却硬着头皮道:“要儿子说,说来也是无用,反正父皇也不听!”
“混账!”朱棣一听,当即一拍桌板道:“你说不满,朕让你说,你说就是,听不听在朕,难不成你要朕退位,朕也退位给你?”
“儿臣不敢!”朱高煦闻言,连忙低下头去,犹豫了片刻才道:“儿臣不平之事,乃因父皇眼下有违当初之言。”
“当初我等南下之时,父皇分明同意了老四的建议,说是建立什么委员会,凡是商量着来。”
“可自儿臣南下之后,这委员会便名存实亡,说是商量行事,实则也就是父皇、老大、老三、老四你们商议,儿臣与瞻基都未曾参与。”
“此事自然情有可原,儿臣也认会议决定,可眼下,瞻基正在吕宋,老四南平交趾,儿臣已经回到了京城。”
“何以父皇将一切事物尽委派于太子?此举,岂不是有支开我等,传位太子之意?”
“说实话,父皇要传位太子,儿臣管不了,也不敢管,可当初是父皇说凡是要商量行事,如今这般,却置儿臣和老四于何地?”
他知道,单独说自己的需求,多半会惹来朱棣一顿痛骂,与其这般,倒不如将朱高燨也给捎带上!
因为朱高燨才是眼下朱棣最宠爱的一个儿子,凡是带上老四,老爷子也不好痛骂于他。
而他如此说罢,朱棣脸上的神色便是越发复杂,盯着朱高煦看了许久,方才开口道:“老二,你当真只是为此不平?”
“自然如此!”朱高煦一脸理所当然的道:“除了这些之外,儿臣还能为何事不平?”
可他话音刚落,朱棣便缓缓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道:“那之前,你为何又要图谋造反?”
说着,他突然睁开眼来,一脸痛惜道:“你可知亲王造反,亦不可免,即知此事,为何要反?”
此言一出,朱高煦顿时怔在了当场,他造反确实是实情,可早就已经停了,现在怎么又被老爷子抓到了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