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 第179章 船队北上,微服私访

第179章 船队北上,微服私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兖州府,乃是大明一百三十余府之一,辖区位于古时兖州境内,但此时已经划归山东,是为山东布政使辖区。

而此时,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沿着运河不断航行北上,相较来说,其航行速度颇为缓慢,堪称龟速。

但没有人敢催促半刻,因为这一支船队,便是大明皇帝朱棣北巡的御驾,自六月启程以来,船队就一直在向北行进。

一般来说,皇上出巡历来都有一定的目的,或是玩乐,或是出于公事,或者是单纯的向往一个地方。

比如朱棣,就经常北巡,自从称帝之后,朱棣每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北巡,目的地包括但不限于顺天府北海等地。

这其中,少数是为了巡视边疆,查看各地武备状况,多数是在为迁都顺天府做铺垫。

如果按照原本历程的话,此时的朱棣,几乎已经顺天府当做了大明的统治中心,除了把朱高炽留在南京之外,大量臣属,他都会直接呆在身边处理事务。

而这也使得后期迁都北平,并没有遇到太多阻碍,仅仅只是一道诏令,就把都城移到了顺天府。

但此时,由于大明政策的改变,迁都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故朱棣也不再那般重视顺天府。

转眼之间,他已经别了顺天府三年时间,看着船只在船夫的拉动之下不断北上,朱棣不由笑道:

“说来朕昔日北巡,便因这运河堵塞,交通不便,故下旨疏通河道,连接南北两府。”

“可惜钱花了无数,人力物力也废去了不少,运河疏通,朕却再未踏足此地,早知如此,这运河还是荒着的好。”

此时在他身旁,伺立之人唯有侯显、于谦、张辅等人,乃是朱棣出巡带臣属最少的一次。

这是由于需要遍查县志,眼下杨荣、金幼孜等宠臣都已经出京,而朱高煦又因为造反之事为他不喜。

所以连带众臣王亲,朱棣索性一个都不带,就带着几个宠爱的妃子和侯显等人北上,至于于谦,纯属是因为受朱棣青睐。

实则自从于谦北上之后,他便成了琼州驻应天府大使,虽然身上还兼着报社的工作,可实际上却是朱高燨在京城的耳目。

每一次京城凡是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是由于谦的情报站传出,朝廷需要通知琼州任何事,也需要寻找于谦。

这么一来二去,于谦就从王府詹事变成了一个重要任务,时常进出各种重要场所,和六部九卿都有一定交往。

而由于于谦本人性格刚直,又兼才华出众,尤为朱棣所喜,平日治学有何不懂之处,都会私下询问,为了方便其入宫,甚至授了个学士之职。

故于谦这个外臣,现在反倒成了宠臣,眼见杨荣等人四处散去,他索性独叫于谦随侍,一路北上而来。

现在听着朱棣之言,张辅和侯显自能感觉到朱棣口中的自嘲之意,显然,即便到了现在,朱棣对北平,还是有些念念不忘。

可于谦听得此言,却摇头道:“陛下此言差矣,疏通运河,乃是利国利民之大事,此河沟通南北,漕运便利,自开凿以来,便维系着沿岸漕工生计。”

“昔日此河淤堵之时,百万漕工无以为继,只得去寻其他生计,有的有一技之长,自可转为其他户籍,有的就凭力气吃饭,此河一堵,便难以维生,不知多少人卖身为奴。”

“而自陛下疏通运河以来,来往水运畅通,两岸百姓闲暇之际,又能以此河维生,不知救了多少百姓。”

“故依臣之见,此河之功,不在于皇家便利,而在百姓便利,陛下不出巡,反倒是好事,并非坏事!”

“这么说来,你是嫌朕与民抢道了?”朱棣闻之,不由对侯显等人笑道:“依朕观之,满朝上下,这于谦独此一份!”

“朕在与他感慨,此人却在劝谏,分明此事就在北巡的道上,却怪朕与民争道,着实大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