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青黄不接,民间疾苦(1 / 2)
黑暗的夜间,朱棣忽然没了刚刚下船时的好心情,他看着茫茫夜空,找不到一条属于大明朝延续的道路。
因为他感觉一个大时代正在来临,他父皇创造的帝国也许压根不会迎来盛世,就会面临终结。
可对此,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以往的雄才大略,在这种大时代的碾压面前,再无用武之地!
说来说去,他甚至搞不清楚,现在的变法是会彻底毁了大明王朝,还是会让大明迸发新生。
换而言之,天子没有集权,亦或是朱家不再辉煌的朝代到底还是不是大明,他也不甚清楚。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刺激着他的传统观念,让他不得不去思考,也不得不将视线进一步放大,由家天下扩大到公天下,以至全人类的地步。
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显然是破天荒的存在,强如以往唐宗宋祖,恐怕也未曾讲视线阔到如此之大。
从这一点来看,朱棣确实做到了前无古人的水平,他正在尝试进行一场思想试验,去找寻更接近真理的道路。
只不过,由于哲学思辨思维还未普及,让他只觉这些东西就像是一团浆糊一般,怎么也想不清楚。
思绪之间,众人的车队来到了一处驿站,这里是准备为官府人员提供休息之所的地方,官位越高,待遇也越好。
张辅刚一表明身份,驿站的小吏便给众人安排了一间上房,又殷勤给众人找来了一些事物。
不过因为时候已经不早,众人并没有多吃,只是简单用饭之后,便各自前方房间睡觉休息。
次日一早,朱棣的御驾在此启程,朝着兖州府方向行来,此地也是皇驾即将路过的地方。
行在路上,却见微风拂过麦田,激起了一道道麦浪,许是丰收将至,朱棣的心情也好上了不少。
可忽然,他却见不少百姓正朝着山上行去,也有不少百姓,已经背着竹筐行下了山。
见得此状,朱棣便让人前去询问这些百姓在做何事,不一会儿,就有侍卫回来告知,这些百姓是在挖野草食用。
听得此言,朱棣顿时便惊道:“眼下已至七月份,眼见秋收将至,何以百姓竟过得如此贫苦?”
他并非是一个不闻民间贫苦的帝王,他很清楚,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百姓会吃树皮,会吃观音土,甚至易子相食。
可这种情况,却不是现在应该发生的,因为邹县并未遭灾,而且现在也不是冬天,百姓却要去山上吃草?吃的甚至不是野菜?
而听得此言,于谦便在一旁叹道:“陛下,眼下并非秋收季节,而是百姓常说的青黄不接之时!”
“这时节,新的粮食还未成熟,旧粮却已将尽,故一般百姓都会留下一些粮食应急,在秋收之前,便掺着野菜野草混合食用。”
“因为百姓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下大雪,明年年初会不会又要加税,为了保住田地,彼等每年都会过上一段苦日子!”
朱棣闻得此言,自是沉默不语,看着那广褒的田地,忽然叹道:“似这些田地,只需几亩,莫说一家三口,便是五口六口,也够吃一年,此间百姓却如此贫苦,朕之过也!”
说着,他便叫车马前行,又继续朝着州府行来,及至半道,却见田野便成了荒地,黄土铺陈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皆是百姓!
看得此状,朱棣索性下了车来,不顾众人劝阻,拦住了一个背着包袱的青壮道:“小伙子,你们是何方人士?现在秋收将至,你们莫非是要回乡收麦子不成?”
那汉子被他拦住,自是一脸不耐烦,可见其衣着华贵,却也不敢得罪,只得撇嘴道:“贵人哪里来,却管这些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