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新军整编,锐旅初成(2 / 2)
袁可立击掌道:“这些猎户单独编为神机队,由丰台营的老炮手带着操练。”
他展开训练日程,墨迹犹新的绢布上条理分明:
“头三十日,白日教他们识旗辨鼓——红旗进,蓝旗守,黄旗散;夜里背军令,错一条罚跑校场三圈。凡十日小考不及格者,降为辎重辅兵。”
“后六十日,左中两营每日辰时练鸳鸯,午时习三才阵;右营则要练到三发火铳必中两发,方准披甲。”
他忽然意味深长地补充。
“尤其要防着这些山东汉子蛮勇冒进,得教会他们听令放铳。”
邓邵煜看着袁可立如数家珍的模样,不禁赞叹:“侍郎这套‘筛金炼铁’之法,当真周全!”
他忽然想起什么,指着远处几个格外魁梧的新卒,说道:“那几个力能扛鼎的,可否重用”
袁可立会意一笑,点头道::“自然要单编为陷阵营,配重甲大戟。不过.得先让医官验明没有暗疾,这样的大力士,可都是宝贝。”
对于袁可立的本事,现在的邓邵煜算是心服口服了。
“有袁侍郎这般运筹,三月之后,必能给陛下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袁可立倒没有居功,只是说道:“尽力而为,不负皇恩而已,时间差不多了,集合训话了!”
军令传出。
校场顿时一片躁动。
数千名山东新卒局促地站在队列中。
这些从旱灾中逃出来的农家汉子,此刻穿着崭新的号衣,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摩挲着衣角。
京城巍峨的城墙让他们心生敬畏,更让他们战战兢兢的,是眼前这位身着绯红轻甲的兵部大员。
“都站直了!”
随着老兵的喝令,新卒们立刻挺直腰板。
他们太清楚这份差事的珍贵。
在山东老家,多少人啃着树皮草根,而这里不仅顿顿管饱,还承诺给家眷分地。
站在后排的王大柱悄悄咽了口唾沫。
他记得昨晚同乡李二狗神秘兮兮地告诉他:“听说了吗当上锐健营的兵,每人能分一百亩地!每月还有二两雪银!”
当时他还当是玩笑,可今早亲眼看见伙房抬出满满几大桶白米饭时,他信了。
“咚——咚——咚——”
三声震天鼓响突然炸开,惊得几个新卒浑身一颤。
校场上瞬间鸦雀无声,连风声都仿佛凝滞。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点将台上。
袁可立按剑而立,绯红战袍在晨光中猎猎作响,胸前的补子威风凛凛。
新卒们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
他们知道,这位大人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能不能吃上这碗皇粮。
站在前排的赵铁牛甚至能看清袁侍郎腰间玉带上的云纹。
那精致的雕工,是他这个庄稼汉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宝贝。
校场东侧,几个机灵的新卒已经偷偷数起了丰台营老兵的装备:精铁鳞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腰间的雁翎刀柄缠着红绸。
他们暗自发誓,定要好好操练,早日穿上这身行头。
毕竟在这灾荒年月,除了西山锐健营,哪还能找到管饭、分地、发饷的好差事
士气可用啊!
点将台上,袁可立目光如炬扫视台下数千山东新卒,声若洪钟道:
“诸位山东儿郎!今日入我西山锐健营,便是朝廷的臂膀、陛下的刀刃!
你们离乡背井,为的是搏一份前程,养一家老小。而朝廷给你们的,是百亩良田安家、二两月银饱腹,更有一条建功立业的光明大道!”
“但尔等亦须知,营中规矩,铁律如山!
其一、令行禁止:金鼓旗号便是军命,闻鼓而进,鸣金则退,违者杖三十;
其二、同袍为手足:私斗者逐出军营,致伤人命者,依律斩首;
其三、勤训苦练:懈怠误操者,扣饷罚役,三次不悔者贬为屯田苦役;
其四、忠君卫国:叛逃通敌者——诛九族!”
话音一顿,他陡然拔高声音:“但若你们恪守军纪、勇猛精进,三月成军之日,便是授甲领赏之时!
战场斩首一级赏银十两,立功者升官晋爵,子孙可袭军职!本侍郎在此立誓:凡锐健营健儿,必不教一人寒心,不使一滴热血白流!”
台下新卒闻言,胸膛起伏,不知是谁率先振臂高呼:“愿为陛下效死!”
顷刻间山呼海啸般的吼声席卷校场:
“效死!效死!效死!”
袁可立负手立于点将台上,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晨光映照下,他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眸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台下数千山东新卒的呐喊声震彻云霄,那发自肺腑的‘效死’之声,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农家汉子骨子里沸腾的热血已被彻底点燃。
绯红战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这位兵部侍郎胸中同样激荡着万丈豪情。
他凝视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亲手操练的这支虎狼之师驰骋疆场的英姿。
待到精兵练成之日,他定要亲赴辽东,与那屡犯边境的建州女真一较高下。
“且让本官看看,究竟是何等能耐,竟能让我大明雄师屡战屡败!”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炽烈,如同校场上那些山东汉子眼中燃烧的斗志一般,愈燃愈旺。
建奴!
等你这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