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冰城固守,围城待歼(2 / 2)
逃,又怕失信于大汗和黄台吉,还得背骂名。
两难的处境,让他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都撕了。
“行了!别吵了!”
代善猛地停下脚步,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的甩锅。
“守城的事儿我不精通,也没那耐心,萨哈廉,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你想怎么筑城、怎么布防,都由你说了算,我只负责调派粮草和人手。”
接着,他转向岳托。
“至于出城野战,岳托,你这些日子,率镶红旗的骑兵,去试探一下城外明军先锋的成色,看看陈策的人到底有多能打,若是好对付,便趁机冲一冲;若是不好打,就赶紧撤回来,别硬拼。”
他这话一出口,岳托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之前他还觉得父亲想弃城是冒险,如今看来,父亲是想把“硬活儿”都推给他们兄弟俩,自己躲在后面坐镇,赢了功劳有他一份,输了责任全是儿子们的。
不过,萨哈廉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阿玛放心,孩儿已有守城之法!如今正是天寒地冻,咱们可以连夜取辽河的水,在抚顺城墙外再筑一道三尺厚的冰城,冰城光滑坚硬,明军的云梯搭上去定然滑脱,根本爬不上来。
再在冰城外侧堆上干草、硫磺,若是明军架炮轰击,咱们便点燃干草,浓烟能挡住他们的视线,让他们的火器没法瞄准。
外壕咱们再拓宽到三丈,里面插满涂了毒药的竹签,内壕则注满粪水。
一来能防明军挖地道,二来粪水结冰后滑不留脚,他们就算想填壕沟也难。”
对于守城,萨哈廉显然是有过研究的。
“若是城外的明军真是精锐,硬要攻城,咱们便故意示弱,诈败把他们放进瓮城,到时候瓮城上乱箭齐发,再往下泼滚油,保管能把他们全歼在里面。
若是明军只是些草包,岳托大哥在城外野战,咱们再从城里出兵夹击,定能把他们击溃!”
萨哈廉的计划说得详细具体,连应对之策都考虑得周全,不仅让代善眼前一亮,也给了岳托不少信心。
之前岳托总觉得,父亲让他去野战,是把他当“探路石”,万一明军太强,他的镶红旗怕是要折在外面。
如今有了萨哈廉的守城配合,就算野战不利,他也能退回城中,不至于被明军包抄,那种“被父亲卖了”的不安感,顿时消散了大半。
“好!就按你说的办!”
代善拍了拍手,脸上终于露出几分满意。
“萨哈廉,守城的事儿我就全交托给你了,需要什么人手、粮草,尽管跟我说。
岳托,你去准备野战,记住,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别跟明军硬拼,保存实力最重要。”
最后那句“保存实力”,代善说得格外重。
显然,就算有了守城计划,他最在意的,依旧是不让两红旗的兵力受损。
“遵命!”
萨哈廉与岳托纷纷领命。
不过。
安排了这些之后,代善还是有些不放心。
仅凭两红旗的兵力与萨哈廉的守城之策,想要顶住熊廷弼的大军,仍是十分危险。
他快步走到案前,拿起笔墨,一边快速书写书信,一边对帐外喊道:
“来人!即刻将这两封书信送出,一封送往开原,交给莽古尔泰;另一封送往赫图阿拉,交给阿敏!”
侍卫快步入内,双手接过书信。
代善盯着他,面目有些狰狞。
“告诉莽古尔泰,若是他三日之内不率军来援,抚顺我便弃守了!到时候,明军直逼开原,他自己去面对熊廷弼的大军!
至于阿敏,就说抚顺危急,让他立刻率领镶蓝旗前来支援,若有延误,大汗怪罪下来,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他清楚莽古尔泰的贪婪与阿敏的推诿。
若是不加点“威胁”,这两人定会拖延时日,坐看抚顺陷入险境。
唯有将“弃城”的后果与他们的利益绑定,才能逼他们尽快出兵。
侍卫躬身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岳托与萨哈廉听闻父亲的安排,也连连点头。
多一份援军,便多一分守住抚顺的希望,此刻已顾不得后续的利益分配,先解燃眉之急才是首要之事。
接下来的几日,抚顺城外的风雪依旧,却成了两军博弈的战场。
萨哈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城防构筑中。
与此同时,岳托则率领五千镶红旗骑兵,时常出城,突袭明营,试试明军的成色。
可明军的车营步骑联合阵,却成了八旗骑兵的“克星”。
陈策将数十辆战车首尾相连,组成坚固的车阵,战车外侧裹着厚铁皮,内侧架设着火铳与小型火炮。
车阵之后,步兵手持长矛与盾牌,组成密集的方阵;骑兵则在车阵两侧游走,随时准备支援。
每当岳托的骑兵冲锋,明军先是以火炮与火铳齐射,密集的弹雨瞬间便能放倒一片骑兵。
若是骑兵侥幸冲到车阵前,又会被步兵的长矛戳得人仰马翻。
即便有少数骑兵突破防线,也会被明军的骑兵围追堵截,难以造成实质伤害。
数日下来,岳托不仅没能击溃明军先锋,反而损失了数百骑兵,连他自己都在一次突袭中被流弹擦伤了手臂。
看着麾下士兵士气低落,岳托心中越发焦躁。
他终于明白,如今的明军,早已不是萨尔浒之战时那般松散,车营步骑的配合,让八旗骑兵的机动性优势荡然无存。
明狗,居然找到了对付他们的办法。
当然
其实也不是找到了办法。
是现在的建奴骑兵,因为要守城,而不得不去啃明军的车阵。
换做之前,面对啃不下的车阵,他们都是远远的避开,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去劫掠粮队,或是袭扰后方。
攻其必救。
待车阵慌乱来援,阵型散乱,他们再击而破之。
如今为了守城,反倒将他们束缚起来了。
而陈策这边,却借着这段时间,稳稳地在抚顺城外构筑起了营寨。
他的方法很简单,命士兵在营寨四周浇水,寒风中,水很快冻结成冰,形成一道高达丈余的冰墙。
冰墙内侧再堆积沙袋与木栅,形成双重防护。
营寨四角则构筑起高高的望楼,配备火铳手与斥候,时刻监视抚顺城内的动向。
更妙的是,陈策并未急于攻城,而是采取了“围三缺一”的策略。
他命人在抚顺东、南、北三个方向构筑冰城要塞,阻断城中的粮道与退路,却唯独在西侧留下一道缺口。
这看似疏漏的布置,实则暗藏玄机:
若是城中建州女真守军想要突围,西侧便是唯一的选择,而陈策早已在西侧的山谷中埋下伏兵,只待敌军自投罗网。
若是守军固守不出,围三缺一也能瓦解其斗志,让他们心存侥幸,不愿拼死抵抗。
每当建奴大军出城应战,陈策便摆出车营步骑的完整阵型,后续的步兵源源不断地压境,形成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建州女真骑兵冲锋几次后,见无法突破明军阵型,只能悻悻退回城中,次次都是无功而返。
就在抚顺城被围的第五日,远处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旗帜。
熊廷弼率领的明军主力,终于抵达了抚顺城外。
数万明军将士列阵而行,旗帜飘扬,铠甲鲜明,火炮被马车牵引着,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陈策亲自率领麾下将领前往迎接,见到熊廷弼,他翻身下马,躬身行礼:
“末将陈策,参见经略公!抚顺城已被我军围困五日,城中建奴守军士气低落,粮草渐缺,只待大人下令,便可发动总攻!”
熊廷弼勒住马缰,目光扫过远处的抚顺城,又看了看明军构筑的冰城营寨,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陈帅做得好!围三缺一,泼水筑营,既断了敌军退路,又保存了我军实力,此乃上策!”
接下来,就是攻城了。
熊廷弼转头看了看身后的大军,心中还是有些阴霾。
哪怕是建奴不善守城,但要打下抚顺,怕也是要死不少人啊!
就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收复失地,又能减少损失。
另外。
得看辽阳方面,能不能拖住赫图阿拉的建奴精锐。
否则,他要收复失地,还是没有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