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种子锦囊(1 / 2)
于是父子两不再辩论,而是拿出工具(短柄坎土曼和几把小铲子)开始移植梭梭苗。
胡梭看了一眼父亲若有所思的表情,说:“今天是兵团成立纪念日,带它们来这里安家,最合适不过了,让它们越过几片沙丘,来守护这颗大漠翡翠。”
他明白,父亲不苟言笑。
对于父亲这样的老兵团人来说,纪念,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如今,种一棵树,固一方沙。
工作之余,老胡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沙梁,嘀咕了一句:“草格子是防沙阵线的盔甲,它坚强又最脆弱;尤其是边缘部分,最容易在风沙中被突破、掩埋……”
听着此话,胡梭手中的动作一滞,心头一个想法逐渐成型。
于是,他举着手中一棵梭梭苗,兴奋得说:“爸,你说,草格子就是防沙阵线的护城河!随时有可能被突破,那如果咱再设置另外一道阵线呢。”
父亲军旅出身,胡梭便用军人能听懂的语句。
“另外一道阵线?”老胡皱着眉头,看着儿子脸上那奇异的光彩。
胡梭举着梭梭苗那裹着泥土的根部:“您刚刚不是说,这泥土的根部就是泥土的棉袄?如果我们再将这棉袄改良一下,改成一种能抗风,能保水的材质。”
他越说越激动:“就像是把骆驼刺的种子,装进一种小胶囊!让它们落地能自己钻进沙里生根发芽!”
老胡眼底还是带着点迷茫:“那谁来干这活?”
“我的无人机啊!”胡梭一下子蹦了起来。
仿佛已经看见了成事后的全景:“您想想哦!无人机,不只一架,无人机编队;低空掠过,精准投送!就像播种那般,掠过新旧草格子,将这些骆驼刺等先锋植物的种子,撒在它外围!等这些如钉子一般的先锋植物,扎下根,形成一道缓冲带;沙尘暴来了,先啃这块硬骨头!”
老胡皱着眉头:“道理我都懂,可是它们生根发芽有那么容易吗?这里又不是千里沃土。”
“我知道不容易,所以我设计让它们带着嫁妆出发。”说着,胡梭举着这些梭梭苗鼓鼓囊囊的根部,刚刚被老胡比喻成“棉袄”的地方。
老胡没有立即说法,似乎也在评估这种想法的可行性:“种子落地,要生根,存活,需要的条件还蛮多的。至少,有水才能活。光用你的无人机,一把撒下去,就是给沙雀加餐。”
“条件难,咱们创造条件上嘛!”胡梭飞速思考,“如果胶囊自带微量保水剂,如何?”
“或者选在沙暴季后的第一场小雨前撒?”
“或者找那些背风的沙窝,沙窝底下,多少能存住点湿气吧。”
胡梭妙语连珠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