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探路的高適(2 / 2)
在虞世南浇水的同时,张泊半蹲在地,正在採摘著新鲜的蔬菜。
这时,李白杜甫领著高適走进了农家乐中。
一进入农家乐,高適就用好奇的目光,四处进行著打量,他发现,虽然这间食肆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间普通的食肆,但是,较之大唐时期的食肆,明显精细太多了。
李白刚进入院子,就看到了正在忙活的张泊。
“店家。”
打完招呼的李白,注意到了院子当中,还有一位年岁较之他还要大上不少的老者。
见到久未谋面的李白,原本半蹲的张泊站了起来,与李白杜甫两人熟络地打起了招呼。
同时,张泊看到,李白杜甫身边多出一人。
结合著眼前之人汉人的相貌,加之年龄的关係,眼前之人必然不是哥舒翰。
而如果,李白与杜甫还会带一人来此的话。
那么这人毫无疑问,就是两人的共同好友,大唐中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大唐唯一一位封侯的诗人,高適。
在张泊思考的间隙,李白已经领著高適来到了张泊的面前。
“李叔,想来这位就是节度使哥舒翰的掌书记高適吧。”
高適没想到,他一句话未说,眼前这位刚过及冠的年轻人,便一语道出了他的身份。
微微一愜后,高適便对著面前的张泊拱手道。
“正是,不知店家怎么称呼。”
“我姓张,弓长张,名泊,水泊的泊,不过,还是称呼我为店家吧。”
高適闻言,点了点头。
这时,虞世南拿著喷壶,来到了张泊的身侧。
见此情形,张泊便开始为眾人介绍起彼此。
“虞县公,这三位来客,是盛唐时期之人。
这位是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高適,字达夫,三人都是歷史上留下极大名声的诗人。
初来农家乐的高適当即露出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
“店家谬讚了。”
此时的杜甫,听到张泊对虞世南的称谓,望著面前的虞世南,脸上露出了沉吟的表情。
眼前的这位虞县公,难不成是—
“李叔,杜叔,高叔,这位是来自贞观十一年,大唐的开国县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
嗯
贞观十一年
高適疑惑不解地看著面前的虞世南。
这这不对吧。
与高適的困惑不同,李白与杜甫,在听到虞世南的名號后,两人皆是极为尊敬地向虞世南拱手行礼。
见到这一幕的张泊,想起来一件事。
虽然李白与杜甫两人,一人诗仙,一人诗圣,但是他们可不仅仅在诗方面有所成就,在书法方面,他们两人同样成就斐然。
就拿李白来说。
李白仅留给后世一幅字帖,其名为《上阳台帖》,作於天宝三年,是李白与杜甫、高適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后所作。
而就是这一副字帖,在歷朝歷代,收到了歷代皇帝与文人的喜爱。
例如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曾经评价道。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宋徽宗赵佶,乾隆皇帝也曾在《上阳台帖》作题跋。
所谓的题跋,就是指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除了这两位皇帝,还有著一系列的收藏家,文学家在上面题跋。
这就导致李白的《上阳台帖》原文是二十五个字,但是这些人在字帖上所提的字,超出了原文的几倍有余。
而在后世,国家文物等级分类中,《上阳台帖》可是“一级甲”的分类,也就是能被称为国宝的存在。
甚至网传仅仅二十五字的《上阳台帖》,价格高达四十多亿,至於杜甫,虽然並没有像李白那样留下传世名帖,但是杜甫的书法同样没话说。
他家学渊源深厚,祖父父亲都精於书法,这就使得杜甫自幼学习书法。
说起来,杜甫与虞世南之间,有著一层特殊的关係。
杜甫的书法其实也算是传承於虞世南,在他所做的《赠虞十五司马》中就提到了这件事。
“远师虞秘监,今喜识玄孙。”
並且,他还不是学习虞世南的书法这么简单,杜甫甚至还认识虞世南的玄孙。
將来,如果虞世南想要前往盛唐时期,倒是可以让杜甫带个路。
“诸位,我们还是进屋再说。”
面对著张泊的邀约,眾人也是欣然前往。
將茶叶泡好,推至眾人面前的张泊刚刚落座后,他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高叔,想来现在的你,有著不少的问题想要询问。”
其实,在看到高適的第一眼,张泊大致上猜到了高適前来的目的。
虽说李白与高適乃是好友关係,但是安禄山之事实在是兹事重大。
他不好妄下决断,直接领著李白与杜甫,去见哥舒翰。
所以,他便来此探探路。
听到张泊问题的高適点了点头。
“店家,关於太白与我所说的安禄山造反一事,难不成是真的”
“没错,现在是天宝十二年,按照原本的歷史发展,安禄山將会在天宝十四年造反。”
得到张泊確切消息的高適此刻没有欣喜,反而是一脸忧愁。
“店家,既然我能够前来,哥舒翰节度使想来也能够前来,那哥舒翰节度使知晓此事倒也顺理成章。
但是知晓安禄山造反是一回事,能否阻止安禄山造反,又是另一回事。”
对於高適所担心的问题,张泊也能够理解。
毕竟现在的安禄山,可还是大唐忠臣。
如果哥舒翰想要动手,那就变成他造反了。
而且,哥舒翰的兵力与安禄山的兵力,有著不小的差距。
极有可能打不过。
“除非我们將陛下也带来此地”
高適的提议,令得张泊摇了摇头。
“高叔,虽说开元年间的李隆基是一位明君,但是,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已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从李林甫与杨国忠执掌朝政十余年便可看出。
而且,说到底,安禄山的造反,与李隆基有著密不可分的关係。
即使將这一切告知李隆基,能將安禄山之事扑灭,但是之后,势必会出现什么赵禄山,钱禄山。”
“这——”
高適面露难色。
他一时也想不出个合理的办法。
“那店家,不知你可有好的办法”
“很简单,找外援。”
“外援”
“高叔,你刚刚也听到了虞县公的身份了吧。”
高適微微点头。
这本来是他打算问的下一个问题。
为什么贞观十一年的开国县公虞世南会出现在此
“刚刚我也提到,虞县公是来自贞观十一年,贞观十一年,高叔你觉得有谁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高適沉思片刻,眼睛募然瞪圆。
“店家,你的意思是,太宗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