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归途(1 / 2)
第87章归途
汴河码头的晨光像揉碎的银子,散在薄雾里,却暖不透官船甲板上的寒意。姜承宗的囚服沾着船底的潮气,贴在骨头上发沉,铁链锁着他的手腕,每动一下都磨得皮肉生疼。他垂着头,能看见自己布鞋上的破洞,露出的脚趾冻得发紫——曾几何时,他也是穿锦靴、佩玉带的世家老爷,如今却连街边乞儿都不如。
柳氏跟在后面,眼眶肿得像核桃,手里的破布包攥得指节发白。布包里的药膏是她连夜熬的,药渣没来得及滤干净,磨得布面起了毛。她盯着姜瑜的身影,那身影立在码头的石阶上,青布裙角被风掀起,明明还是记忆里那个总低着头的小姑娘,此刻却让她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
“瑜儿,求你……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柳氏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突然挣脱衙役的手扑过去,铁链却猛地拽住她的胳膊,带着她重重摔在甲板上。粗糙的木板蹭破了她的膝盖,血珠渗出来,混着眼泪和泥污往下淌。“我们知道错了,再也不敢勾结邪术师了……”
姜瑜站在原地没动,指尖却悄悄蜷了蜷。她想起十二岁那年,姜珊抢了她奶奶留下的银梳,她追着要,却被柳氏拦在房门口。柳氏当时正对着铜镜描眉,只用眼角扫了她一眼:“多大点事,让你妹妹玩几天怎么了?”还有白淑琴把她关在阁楼三天,她饿到头晕,扒着窗喊救命,柳氏提着食盒从楼下过,脚步顿了顿,终究还是没停。那些“没看见”“没听见”,比打骂更像针,一针针扎在心上,早就在她和柳氏之间,隔了比汴河更宽的河。
“朝廷的判决已下,流放三千里,这是你们应得的。”姜瑜的声音很轻,却比码头的风更冷,“我不会插手,但你们若在流放路上安分些,或许还有机会改过。”
姜承宗突然抬起头,眼底的怨毒像淬了毒的刀子,直往姜瑜身上扎:“都是你!若不是你,我姜家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我就是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放过你!”
衙役厉声呵斥:“放肆!竟敢对姜供奉无礼!”手里的水火棍就要往姜承宗身上打,却被姜瑜抬手拦住。她看着姜承宗,看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看着他囚服下明显消瘦的肩膀——这个男人,曾是她名义上的父亲,却从未给过她半分父爱。
“你若执迷不悟,最后害的只会是自己。”姜瑜说完,转身走向姜珊。她不想再看姜承宗夫妇,那些怨恨和不甘,早已在一次次失望里,磨成了麻木。
姜珊穿着一身素衣,布料是最便宜的粗布,领口还缝着一块补丁。她怀里捧着个木盒,手指紧紧扣着盒沿,指腹磨得发红。看到姜瑜过来,她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木盒“啪”地落在地上,盖子弹开,里面的黑气碎片泛着淡淡的邪气,像一小块凝固的墨。
“姐姐,我知道错了。”姜珊的声音发颤,眼泪砸在木盒上,溅起细小的灰尘,“这是我藏的黑气碎片,再也不敢碰邪物了。我不想流放,我想留下帮陈姨打理杂货铺,我想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