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刘琰、杨仪传(1 / 2)
刘琰,字威硕。
豫州鲁国人。
刘备在豫州期间,招募到刘琰,并用他为豫州从事。
因为刘琰也是汉室宗亲,而且他为人很有风度,并且善于谈论。
所以刘琰深得刘备厚待。
之后,刘琰经常以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周旋四处。
建安十九年(214年)。
刘备平定益州,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
章武三年(223年)。
刘备去世,刘禅继位。
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官位仅次于李严,任职卫尉、中军师、后将军。
之后,刘琰升任为车骑将军。
但是他并不参与国政,只是领兵一千余人。
平常也只是跟随诸葛亮一起批评、建议群臣而已。
即便如此,他的车马、服饰、饮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豪华,府下侍婢有几十个,都能歌舞奏乐。
刘琰又教会了她们诵读《鲁灵光殿赋》。
建兴九年(231年)。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粮草不济,只能退回汉中。
大军退还后,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弄虚作假,想逃脱责任。
刘琰跟随诸葛亮共同上书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他在这份奏书中名排名首位。
建兴十年(232年)。
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说的话虚伪、荒诞,诸葛亮的责令他让着魏延一些。
刘琰写信给诸葛亮言道:
“我刘琰天生本性空虚,本来德操品行就微薄,再加上有沉溺饮酒荒废事情的毛病。”
“自先帝以来,人们对我的议论纷纭,几乎使我垮掉。”
“多亏了明公您能明察我一心为国,宽恕我身上的秽垢恶习,扶持帮助我渡过难关,获得现在的爵禄职位。”
“今天我喝醉了,心智迷乱,言语发生错误,您又仁慈地宽容了我一时莽撞,不将我送到司法官员那里审判,使我得以保全性命。”
“我一定深切自责约束自己,改正错误以死报国,并以此向神灵发誓,但如果无处可以效命的话,我就无脸面再见众人了。”
于是诸葛亮将刘琰从军中派遣回成都,保持其官位不变。
但刘琰本人却感到不得志,并且神情恍惚。
建兴十二年(234年),正月。
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去向吴太后祝贺新春。
吴太后留下胡氏陪她,过了一个月胡氏才出宫回家。
由于胡氏有美色,刘琰怀疑她和后主刘禅私通。
所以就叫来了行刑的吏卒责打胡氏,竟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面部。
然后休了胡氏,并赶出家门。
胡氏向执法部门控告了刘琰。
刘禅听后大怒。
刘琰也因为犯法获罪被捕入狱。
执法官员最终认定:
“吏卒不是用来责打妻子的,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
因此将刘琰在闹市处斩。
从这件事之后,蜀汉大臣的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习惯便被取消了。
杨仪,字威公。
荆州襄阳郡襄阳县人。
建安年间,他是曹魏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杨仪背离傅群投奔襄阳太守关羽。
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
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政治得失,感到十分高兴,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府兵曹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杨仪为尚书。
章武元年(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