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整肃朝野(1 / 2)
"郑仁弘老了,心软了,但他不是叛徒。"光海君看着青铜鼎上的水流纹,轻声道,"但其他人,不能学他。你明日去义禁府,动静闹大些,让所有人都看看,跟孤作对的下场。"
李尔瞻躬身:“臣明白。那. . . . . .庆运宫那边?”
"加派人手,一只鸟都别让飞进去。"光海君的声音冷了下来,“仁穆大妃活着,就是个麻烦。但她不能死——她死了,那些人就有理由说朕弑母了。让她活着,却像个影子,这才是最安全的,不用管她,让她自生自灭吧。”
李尔瞻应道:"臣遵旨。"
李尔瞻刚应下旨,似是忽然想起什么,脚步顿了顿,又折回殿中,脸色比刚才奏报探子之事时更添了几分凝重:"陛下,还有一事,臣需即刻禀明——方才退朝前,礼曹判书私下递了消息,说明朝使臣已从大明京师动身,不出一月便要抵达汉城。"
这话像一块冰投入滚油,刚稍显沉寂的殿内瞬间又绷紧了弦。原本垂首侍立在末位的礼曹参议猛地抬头,帽翅微微晃动,眼里满是惊惶,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笏板,指节泛白。
光海君眉峰一蹙:"明朝使臣?是例行朝贡,还是. . . . . .。”
"看这阵仗,怕是不一般。"李尔瞻声音压得更低,眼角的皱纹因忧虑挤得更密,"臣已让人去查,听辽东那边传来的风声,使臣带的随从比往年多了近一倍,还随船载了不少文书——更要紧的是,前几日有商船从登州来,说. . . . . .说明朝朝堂上,不少言官弹劾陛下'对明疏慢,持中立之态',连内阁首辅都提及朝鲜'当明辨敌我,勿要含糊'。"
"中立. . . . . ."光海君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在玉带的玉扣上重重一磕,眼底的寒意又翻涌上来。他当年在明金之间持中立,是怕朝鲜卷入战火,可在明廷看来,这便是藩属国的"不忠"。
站在一旁的刑曹判书原本垂着眼,听到"弹劾"二字,身子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忙往前凑了半步,又觉不妥,停在原地嗫嚅道:"大王,那...那使臣此来,莫非是为了问责?若是他们在殿上提及与后金作战时,大王未遣援军之事,或是...或是追问朝鲜与后金的边境互市,咱们该如何应对?"他越说越急,额角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滑,滴在青灰色的袍襟上,洇出一小片湿痕。
"慌什么!"李尔瞻回头瞪了他一眼,可自己鬓角的汗珠也没干,"此刻自乱阵脚,才是真的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