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整肃朝野(2 / 2)
话虽如此,他转身看向光海君时,语气里也带了几分难掩的焦灼,"只是. . . . . .明廷素来重宗藩礼仪,若使臣真在殿上发难,当着汉城百官的面斥责陛下,不光陛下颜面难存,我等身为辅臣,怕是也难辞其咎——毕竟当初力主中立的,是咱们大北派。"
郑仁弘刚直起的身子又微微佝偻下去,他抬手抹了把脸,花白的胡须颤得更厉害了:"臣早说过,明廷虽远,却是宗主国。当年李适叛乱,喊着'复大妃',不也借着'明廷若知陛下囚母,必不宽恕'的由头?如今若再因中立之事惹恼明使,南人、西人定会趁机煽风点火,说陛下'既不孝于大妃,又不忠于明廷',到那时. . . . . . 。”他没再说下去,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力。
"到那时怎样?"光海君猛地一拍御座扶手,玉圭再次弹起,这次却没撞翻器物,只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响,"难不成要孤跪迎使臣,认下'不忠'的罪名?"他站起身,踱到殿中,靴底踩在金砖地上,每一步都像踩在众人的心尖上。
“中立是为了保朝鲜子民不遭兵戈,朕没错!可明廷要的是'臣服',是让朝鲜当马前卒去挡后金的刀——这层窗户纸,如今怕是要被捅破了。”
其实史上光海君的政策符合朝鲜本国的国情,但的确损害了大明的利益,一切事物皆有对错两面,既然之前获利了,现在自然要付出代价。
刚才那名礼曹参议终于忍不住,颤声开口:“那. . . . . .要不先做些准备?比如. . . . . .让庆运宫那边松快些?若是明使问起大妃近况,说陛下待她宽厚,或许能让他们少些问责的由头. . . . . .。”
“糊涂!”光海君回头瞪他,“明使若真要问责,大妃之事不过是添头,中立才是根本!你以为松了庆运宫,他们就会网开一面?反倒会让他们觉得朕是心虚!”
他顿了顿,看向李尔瞻,眼神锐利如刀,"李领议政,你即刻去礼曹,把近三年朝鲜与明廷的文书全翻出来,尤其是涉及边境、朝贡的部分,一字一句核对,看有没有可被抓住的错处。"
又指向刑曹判书:“你去查汉城所有客栈,明使抵达前,凡有南人、西人党羽聚集议事的,先以'妖言惑众'为由拿下,别让他们在使臣面前乱说话。”
两人忙躬身应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