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晚明名臣马拯与名将杜松(2 / 2)
“反正他们也是有异动,想要集结大军之后,趁机劫掠的。”
百姓乙:“就是,从天道盘点上来看,那些蒙古人已经祸害了大明边关上百年,杀了他们的精锐士兵,放过普通民众。”
“那些蒙古的普通民众,就会感恩戴德吗?”
“只要杀的不是自己的大明汉人百姓,那根本算不上‘杀良冒功’。”
后世像这个马拯一个的大明官员,应该很少了吧,
......
【马拯的上疏,还是引起了大明朝廷的关注】
【于是,在身为辽东巡按的熊廷弼,进行了查勘,虽然熊廷弼也认可马拯所言的后患。】
【但熊廷弼认为,此时的辽东地区处在动荡过后的积弱状态之中,胜仗可鼓舞士气。】
【至于杜松,是否存在“杀良冒功”之举,熊廷弼也不认同。】
【在熊廷弼看来,只要蒙古人有了想要南下侵掠大明边关的想法,那就是敌人。】
【不管他是不是蒙古的将士,还是普通的蒙古民众,都要一视对待。。】
【于是,熊廷弼建议朝廷应依功发赏,将问题与胜果分开论处。】
【朝廷最终也了采纳熊廷的其意见,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同时,熊廷弼也对杜松进行了提醒,并告知杜松,拱兔部极大可能会前来报复。】
【让杜松,时刻都要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筑,增加岗哨巡逻频次,提高军队的警戒级别,做好应对蒙古人突袭的准备。】
【杜松虽是晚明名将,更是以作战勇猛的大明晚悍将,有杜黑子,杜太师之名。】
【但杜松,有勇少谋,性格刚烈亦躁,耐心不足是其最大的缺点。】
【在熊廷弼的提醒之后,杜松确实加强了军队的警戒级别,但是在连续杜松一连加强巡逻两三个月后,便产生了懈怠与放松了警戒。】
【同时,原本在在蓟北与辽东的河西一带进行集结的蒙古各部集结已经散去。】
【杜松更认为,拱兔部的蒙古人应早已退中草原,是不敢来犯大明边关后,便放松了警戒。】
【然而,在万历三十七年(1608)三月,拱兔部联合了小歹青部,共纠集了五千蒙古兵马,乘着夜色,已经稍然的踏进了大明领土。】
【三月十日,拱兔部与小歹青两部的蒙古骑兵,在宁远地区又蛰伏了一日,并且其探子,再次明确了,明军的守备与巡逻松懈后,】
【在十日的当天晚上,五千蒙古骑兵,对大明宁远的中右所屯(辽宁葫芦岛市高岭镇)发起了突袭。】
【月光下,弯刀泛着森冷的光,马蹄扬起细碎的尘土,密集的踏地马蹄声,如闷雷般响起。】
【当对于,自己职本工作,都已经松懈怠慢的明军哨兵,发现从黑夜里,如同鬼魅般杀来的蒙古骑兵时,一切已经晚了。】
【敌袭!敌袭!”凄厉的呼喊声,划破夜空,同时也招来了满天箭雨。】
【不少明军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射倒在地。】
【蒙古骑兵以极快的速度冲到城墙下,有人甩出套索,缠住城垛奋力攀爬,有人从马背上跃起,借助马背与高台,登上城墙,挥舞弯刀杀向城头。】
【屯内的明军慌乱集结,试图抵抗,但平日里松懈的训练让他们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
【很快中右所屯的城门,就被打开,五千蒙古骑兵鱼贯而入,直接就杀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