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甚至没有人提出异议(1 / 2)
食物的香气,在这片充满了血腥与硝烟味的空气中,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却又带着一种顽强的、属于“生”的-味道。
是白菜炖肉。 肥瘦相间的猪肉,被炖得软烂,混合着大白菜的清甜,在浓郁的肉汤里翻滚着。
大家默默地排着队,一人打了一份,然后各自找了个地方,端着滚烫的饭盒,蹲在战壕边上吃。
之前震耳欲聋的战场,此刻,安静得可怕。没人说话,只有咀嚼和吞咽的、刻意压抑着的吃饭的声音。 这声音,在这片死寂中,被无限地放大,显得有些诡异。
林泰扒拉了两口, 米饭和肉块,在他的嘴里,却如同嚼蜡,尝不出任何味道。他觉得嗓子眼发干, 像是被一团棉花堵住了。那口饭,梗在喉咙里,不上不下。他用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咽下去, 却感觉那食物,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坠入胃里。
他抬起头,看到张冲正把大块的肥肉,拼命地往嘴里塞,吃得满嘴是油,仿佛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活着,还有食欲。但他的眼眶,却是通红的。
他看到蒋小鱼,只是用筷子,一下一下地戳着饭盒里的白菜,却没有动一口。他那只完好的手,正紧紧地握着那包用雨披包好的遗物。
他看到何晨光,因为高烧和虚弱,端着饭盒的手抖得厉害,汤汁洒了一身。一名援军的士兵,看不下去了,默默地接过他的饭盒,一勺一勺地喂他。何晨光没有拒绝,只是像个孩子一样,机械地张嘴,吞咽。
这顿饭,没有人能吃出香味。他们咽下去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战友的鲜血,是战争的残酷,是活下来的、沉重得令人窒息的负罪感。
傍晚时分, 夕阳,将天边烧成了一片悲壮的血红色。
一名通讯兵,快步跑到黑脸汉子的面前,敬礼,递上了一份电报。
黑脸汉子看完,眉头皱了一下,随即走到了林泰他们的面前。
“命令下来了。”他的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上级命令,你们立刻开拔,被调往北面五公里处的三号地区,接替那里的兄弟单位,重新布防。”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五公里,对于这支刚刚打光了弹药、耗尽了体力、甚至还没来得及舔舐伤口的残破部队来说,不亚于一次长征。
然而,没有人抱怨。
甚至没有人提出异议。
虽然大家都很累, 累得骨头缝里都透着酸软。但他们是军人。服从命令,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天职。
林泰默默地将吃不下的饭盒,放到一边。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对着自己的弟兄们,发出了沙哑的、却无比坚定的声音:
“全体都有!整理装备,准备出发!”
伤员被送走了, 他们将带着战友的希望和祝福,回到后方。而剩下的人, 在林泰的命令下,开始重新整队。
出发前,林泰坚持要亲自检查每个人的装备。
他走到每一个战士面前,动作一丝不苟,表情严肃得如同即将上庭的法官。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是他作为这支残破队伍的临时指挥官,对每一个把生命交到他手上的弟兄,所能做的、最基本的保证。
他首先检查的是弹药。
“报告弹药情况。”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
“报告!步枪弹匣一个半,共计45发!”
林泰从士兵的弹匣包里,抽出那半个弹匣,掂了掂分量,又插了回去。他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眉心,却不自觉地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走向下一个人。
“报告!弹匣两个!60发!”
再下一个。
“报告!弹匣一个,另有散弹23发!”
……
检查了一圈下来,一个冰冷而严峻的现实,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子弹,不多了。 将所有人的子弹凑在一起,重新分配过后,平均每人, 也不到两个弹匣。
六十发子弹。在和平时期,这或许只是靶场上几分钟的消耗量。但在这里,每一颗子弹,都可能是一个战友的命,是他们接下来能否在“三号地区”站稳脚跟的关键。这种贫瘠的弹药储备,让每个人的心头,都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手榴弹,更是稀缺得可怜。
林泰让大家把所有的手榴弹都拿出来,集中到一起。最后,在他的脚边,只孤零零地摆放着四颗绿色的、带着死亡气息的铁疙瘩。其中一颗,还是林泰之前为了以防万一,藏在背包最深处的。全队, 二三十号人,只剩下这四颗。 它们不再是常规的攻击性武器,而是变成了在最绝望的时刻,用来同归于尽的最后底牌。
唯一的安慰,或许就是水源了。水壶在出发前,都得到了援军的补给,倒是都灌满了。 拧开盖子,还能闻到一股干净的、带着一丝漂白粉味道的清水气息。林泰命令所有人,非到万不得已,不准饮用。水,在这深山里,有时候比子弹更重要。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这几乎是他们此刻,唯一的“富裕”资源了。
天黑后, 当月亮和星辰都吝啬地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行军,正式开始了。
这条路, 根本不能称之为路。它更像是一条被山洪冲刷出来的、干涸的河道。不好走,全是山路, 脚下,不是盘根错节的树根,就是尖锐锋利的碎石。白天被炮火翻耕过的土地,变得异常松软,一脚踩下去,常常会陷到脚踝。坑坑洼洼的地面,在夜色中,如同一个个潜藏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崴到脚。
队伍里,一片死寂。没有口号,没有交谈,甚至连沉重的喘息声,都被刻意地压抑着。只有作战靴踩在碎石上的“沙沙”声,和装备相互碰撞发出的、沉闷的“咔哒”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沉默,比任何喧嚣,都更加沉重。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还在反复播放着白天那场血战的画面。牺牲战友的面孔,子弹呼啸的声音,爆炸的火光……这些画面,如同梦魇,纠缠着他们疲惫的神经。他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最枯燥的行走,来麻痹自己的大脑,来对抗那几乎要将人吞噬的悲伤和恐惧。
突然,队伍前方传来一声沉闷的“噗通”声。
有人摔倒了。
那是一名年轻的士兵,因为体力不支,加上看不清路,一脚踩空,整个人向前扑倒在地。他怀里抱着的步枪,都飞了出去,在石头上磕出了“哐当”一声脆响。
跟在他后面的战友,下意识地就要伸手去扶。但那名士兵,却一声不吭地在地上摸索着,先是找到了自己的枪,紧紧地抱在怀里,然后用枪托撑着地面,摇摇晃晃地爬起来。 动作有些狼狈,但他没有发出任何抱怨或求助的声音,只是拍了拍身上的泥土,便继续走。
这,是这支队伍无声的默契。在这里,没有人是娇贵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极限,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意志,对抗着身体的崩溃。倒下了,就自己爬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甚至比他更累。
走在队伍中间的何晨光, 无疑是状态最差的一个。
他的高烧还没有退,身体忽冷忽热,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那双曾经能在千米之外,精准锁定目标的眼睛,此刻,却连看清脚下的路,都变得异常困难。他的腿脚不便, 每走一步,膝盖都像是被针扎一样疼。
蒋小鱼,一直像一根拐杖一样,扶着他。
他将何晨光的一条胳-膊,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用自己那只没有受伤的手,紧紧地环着何晨光的腰,几乎是将对方一半的体重,都承担了过来。这条路,对一个健康人来说,尚且艰难,更何况是拖着一个几乎无法自主行动的人。蒋小鱼的额头上,很快就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呼吸,也变得越来越粗重。但他始终咬着牙,没有松开手。
走在他们身后的林泰,能清晰地听到蒋小鱼的喘息声,在寂静的夜里,如同破旧的鼓风机。他也能看到,蒋小鱼那只缠着绷带的手臂,因为用力,伤口似乎又裂开了,有暗红色的液体,正在慢慢地渗透出来。
“小鱼,换我来。”林泰低声说。
“不用……队长,我……我还行……”蒋小鱼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他不是在逞强。他知道,队长林泰,才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他的体力,必须留到最关键的时候。而且,他扶着何晨光,这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此刻却无比脆弱的战友,让他感觉到了一种真实感。这种身体上的接触和付出,仿佛能稍稍驱散一些他心底因为失去战友而产生的、巨大的空虚和无力感。他在用这种方式,确认着彼此的存在,确认着:我们还在一起,我们还活着。
队伍的最后方,传来了一个异常沉重而有节奏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