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学名张好古 > 第602章 空叹

第602章 空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五的保定府郊外,枯草在清军马蹄下碎成齑粉。当卢象升的传令兵赶到宣府大营时,多尔衮的镶白旗已如黑云般掠过涿州城头。

情报中捷如飘风的记载绝非虚言——这支由满蒙精锐组成的骑兵,以每日八十里的速度在华北平原上划出两道血痕:左翼多尔衮部取道新城直扑任丘,右翼岳托部沿太行山南下定州。

明军斥候的飞鸽传书永远迟于清军的马蹄声:定兴守军报告敌骑压境时,岳托的先锋已出现在三十里外的唐河岸边。

这种闪电战术背后,是清军精心设计的劫掠体系:每名骑兵配备三匹战马轮换,辎重车与掳掠民夫组成移动补给线,使得这支三万人的部队能持续高强度机动。

大明朝廷的军事地图上,红蓝两色箭头在保定府南部分道扬镳:卢象升的宣大边军追向定兴,高起潜的关宁铁骑扑向新城。

这个看似合理的分兵策略,实则是明军指挥体系崩溃的征兆。具情报显示,当卢象升初六日黎明抵达涿州时,岳托部已领先六个时辰;而高起潜的新城驻军,直到清军劫掠完毕才姗姗来迟。

两支明军部队完全被清军牵着鼻子走:卢象升部在定州城外遭遇清军伏击,损失二十门轻型火炮;高起潜部在任丘平原上追着多尔衮的辎重车队徒劳奔袭。

更致命的是,两军间的八十里空隙成了清军游骑的乐园——据情报记载,十一月初七日至初八日,清军小分队在两支明军结合部往返折冲,竟成功护送三百车战利品安全南撤。

十一月初八日的定州城头,守军看见的是一幅末日图景:岳托的右翼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马背上满载着从涿州掳掠的粮草,而明军卢象升部还在三十里外艰难跋涉。

张好古看到的情报记载,这支清军在此日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晨起自定兴出发,巳时破唐河,未时抵定州,申时已开始劫掠城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象升的日行六十里——他的部队要照顾四千名随军民夫,要防备农民军偷袭,还要应付沿途州县索要的过境粮草。

当两军在真定府城下隔河对峙时,清军已完成对定州、曲阳、新乐三县的系统性劫掠,而明军连清军的影子都未曾真正追上。这场追击战最终演变成华北平原上的黑色幽默:清军以战养战,越追越强;明军疲于奔命,越追越弱。

十一月初十的深夜,卢象升在真定大营的油灯下展开《九边图说》,手指在保定至真定的驿道上反复摩挲。

这个被清军马蹄踏烂的夜晚,距离巨鹿之战仅剩二十天。兵部急报显示,岳托部已绕过真定直扑赵州,而多尔衮的辎重队正在河间府休整——两支清军如同剪刀的两刃,正在华北平原上剪出最痛苦的伤口。

杨嗣昌的奏折中那句今日之败,非败于清兵,败于将帅异心的判词,此刻正在变成血淋淋的现实:当卢象升的传令兵试图向高起潜部求援时,得到的回复是关宁军需整饬队形。

这场追击战最残酷的真相逐渐浮现——清军要的从来不是歼灭明军,而是用不断的机动战消耗明军最后的精锐。当崇祯十一年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华北平原上已没有明军能组织起有效的追击,只有清军马蹄声在雪夜中渐行渐远。

清军左翼统帅多尔衮率部突破长城防线,如利刃般直插北直隶腹地。这支由八旗精锐组成的部队以萨尔浒之战式的分进合击战术,在保定府境内展开机动包抄,其前锋曾一日急驰百里,令明军防区陷入混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