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中餐上菜,色香味俱全!(2 / 2)
盘中,切成均匀薄片的黄牛肉色泽棕红油亮,边缘处带着一点微焦的金黄,正是火候精妙的体现。
牛肉片上还滋滋地冒着细小的油泡,热气腾腾。
翠绿的青椒丁、鲜红的朝天椒圈、洁白的蒜末、嫩黄的姜丝,如同色彩斑斓的点缀,紧紧地包裹着每一片牛肉。
“这一道,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小炒黄牛肉!”
王刚师傅的声音也带着炒菜时的利落劲儿,一边稳稳放下盘子,一边快速解释:
“秘诀全在刀工和火候上!牛肉得选上好的牛里脊,横着肌肉纹理切薄片,这样炒出来才嫩,不塞牙。锅要烧得冒青烟,油要宽,火要猛!牛肉下去,‘刺啦’一声,翻炒、下料、颠勺,动作要快如闪电,十秒钟,多一秒肉就老了!吃的就是这刚出锅的鲜嫩劲儿,镬气十足!各位,别愣着,趁热赶紧夹,凉了口感可就差远了!”
就在众人被这热辣的小炒黄牛肉激得胃口大开,筷子蠢蠢欲动之时,王刚师傅变戏法似的,亲自端出了最后一道菜。
与前几道的浓墨重彩相比,这道菜显得格外清新温婉。一个素雅的青花瓷碗中,盛着看似平凡的家常豆腐。但细看之下,便能发现不凡之处:一块块方正的豆腐被煎得恰到好处,外皮呈现出均匀诱人的、淡淡的金黄色,形成一层薄薄的酥壳,锁住了内里的柔嫩。
豆腐浸润在清澈透亮、微微泛着茶色的汤汁中,上面飘着点点翠绿的葱花和几粒切得极细碎的红椒粒作为点缀。最妙的是汤汁表面,浮着一层极其清亮、散发着独特坚果芬芳的山茶油光泽。
“各位,最后这道,可别小看了它。”
王刚师傅的声音也柔和了下来,带着一种对食材的敬意:
“这是‘素中求味’的功夫菜。豆腐用的是西江本地百年老字号‘陈家石磨’每日现做的卤水豆腐,点浆用的是古法,豆香纯正,嫩滑得跟鸡蛋羹似的,筷子都得小心点夹。”
他特意看向艾薇儿,眼神温和:
“用上好的冷榨山茶油微微煎香表皮,锁住水分,再用高汤文火慢煨入味,不加那些花哨调料,就吃豆腐本身的豆香和山茶油的清润回甘。公主殿下您要是觉得前面几道辣,这道肯定合您口味,清清淡淡,养胃暖心。”
艾薇儿的目光立刻被这碗清雅的豆腐吸引。
她凑近了些,仔细嗅了嗅那独特的、带着山野气息的豆香和油香,蓝宝石般的眼睛顿时闪闪发亮,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她抬起头,脸上绽放出明媚真诚的笑容,用虽然带着异国腔调但字正腔圆的中文说道:
“谢谢王师傅!闻起来非常非常香!和我以前吃过的豆腐完全不同!”
她的赞美直接而热烈,让王刚师傅黝黑的脸庞上也泛起了开心的红光。
看着四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在桌上交相辉映,热气蒸腾,香气交织弥漫,王刚师傅满意地拍了拍手,那掌声在充满食物香气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脆。
他朗声道:“齐活!各位贵客,菜都上齐了!都别客气,也别拘着!咱东方人讲‘民以食为天’,再大的事,吃饱了肚子才好商量!来来来,动筷子,趁热尝!筷子别闲着,尝尝咱老王的手艺!”
张添爱率先按捺不住,她似乎对那红艳艳的剁椒鱼头情有独钟。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筷子,精准地夹起鱼鳃后那块最负盛名、最为滑嫩的“月牙肉”。鱼肉雪白,裹着一层透亮的红油和翠绿的葱花。
她轻轻吹了吹,然后送入口中。
瞬间,她的眼睛微微睁大——那是一种怎样爆炸性的味道体验啊!剁椒发酵后的醇厚咸鲜、带着一丝丝发酵酸味的复合辣度,如同热情的火焰在舌尖上跳跃,但这火焰并非只有灼烧,紧随其后的是花鲢鱼头那丰腴肥美、细腻至极的鲜甜!鱼肉入口即化,鲜味在辣味的衬托下被无限放大,形成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味觉风暴。
辣味刺激着味蕾,鲜味则温柔地抚慰,张添爱忍不住微微眯起眼,发出一声极轻却充满满足感的喟叹:
“唔…真的…好好吃啊……” 她的脸颊迅速飞起两朵红云,不知是辣的,还是被美味所陶醉。
这声小小的感叹如同一个信号。
孟紫义和菊婧一互相看了一眼,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意。孟紫义主动拿起桌上的小调料碟,里面是王师傅特配的香醋和姜末,递给旁边的菊婧一:
“婧一,要不要加点醋?解解辣。”
菊婧一笑着接过:“谢谢紫义,是有点辣,但辣得真过瘾!”
她们之间的互动自然了许多,也开始低声交流着对菜品的看法,哪道腊肉更香,哪块牛肉更嫩。
艾薇儿在苏青云温和的鼓励目光下,先尝试了那碗山茶油煨豆腐。
她用不太熟练但很努力的方式握着筷子,小心地夹起一小块金黄的豆腐。豆腐颤巍巍的,极其软嫩。
她送入口中,细细品味。山茶油特有的、带着山林气息的坚果芬芳首先弥漫开来,然后是豆腐本身纯粹浓郁的豆香,在清澈的高汤浸润下,显得格外温润鲜美。
外皮那一点点微妙的酥韧感与内里极致的嫩滑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Delicio!(美味!)”
她忍不住用母语赞叹道,眼睛弯成了月牙,随即又用中文补充:
“非常…独特的味道!”
她的评价让苏青云和王师傅都笑了起来。
接着,在黄教主的热情推荐下,艾薇儿又勇敢地尝试了一片晶莹剔透的西江腊肉。她仔细咀嚼着,感受着那浓郁的烟熏味、咸鲜味在口中层层释放,肥肉部分果然如王师傅所言,入口即化,丝毫不腻,瘦肉则越嚼越香。
她蓝眼睛里充满了新奇的光彩,连连点头。
黄教主看着气氛终于活络起来,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开始妙语连珠地讲起圈内趣事,引得众人不时发笑。
苏青云则十分温和,适时地为大家夹菜,偶尔与王师傅交流几句食材的讲究。
王刚师傅没有立刻退下,而是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像欣赏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一样,看着客人们享受美食时脸上露出的满足神情,黝黑朴实的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属于匠人的幸福笑容。
空气里,食物的香气、杯盘的轻响、逐渐升高的交谈声、放松下来的轻笑声,还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江水声,交织融合。
紧张的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融洽、舒适、带着烟火温度的暖意,在包厢内缓缓流淌、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