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带员工回到山城!(1 / 2)
“苏总,我们真的能适应山城的生活和气候吗?”
登机口,有些员工还是充满了犹豫
苏青云看着他,语气一字一顿:
“山城,是一座魔幻的3D城市,是一座比抡敦更包容的城市。它有高楼,也有老街,有比这里更好的配套,更多的订单,和更公平的报酬。”
他说到这,指了指后面那两架巨大的A380。
“这不是一次赶人出国的行动,这是一次带着你们重新造梦的开始。”
他话锋一转,眼神锋利起来。
“你们愿意去,我给你们三倍的工资,孩子的学费,住房补贴,全包。”
“你们不愿意去——”
他摊开手:“我不会拦你们,也不会怨你们。但只要登上那架飞机,你们就是青云的人。”
周少雄在旁边接过话头,声音平和,却带着鼓动:
“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我们只是要搬一条生产线、搬几套设备。”
“错了!这一次,我们是要把整个阿斯顿马丁的技术基因,带到山城,和青云自己的智能驾驶、AI技术彻底融合。”
“你们的手艺、你们的经验、你们的骄傲,都是这一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不只是人要走——”
“你们手里熟悉的设备,生产线,检验台,哪怕是一把老扳手,都要一起走!”
话音落下,主席台下那一列平板卡车缓缓解开了帆布。
露出的,是一台台被严密固定的冲压机、组装臂、机器人工作单元,还有一条条已拆解成模块的发动机装配线。
每个模块都挂着大大的编号,几名青云的工程师正拿着手持设备在做最后的清点。
此时,远处港口传来船笛声。
那是苏青云提前调度好的三艘远洋巨轮,正从泰晤士河口缓缓驶入专用码头。
港口那头,青云科技派驻的后勤团队和英伦当地的专业物流公司正紧锣密鼓地装箱。
每块设备都用定制木箱、泡沫防撞和金属框架层层包裹,装箱单由青云派来的法律顾问和海关报关代理一项项复核签字。
几十名从山城空运过来的工人身穿印有“青云LOGISTICS”字样的工装,干脆利落地在码头和港区之间来回穿梭。
集装箱一箱接一箱,沿着自动化轨道吊臂被送上船舷,稳稳落在货舱中。
整个过程如同一台庞大的钟表,齿轮精准咬合,分秒不差。
而在机场那头,两架A380也完成了最后的机务检修,舱门敞开,登机通道笔直连接到停机坪。
负责这次空运的,是青云与华国航空签署的专属包机服务。
为此,苏青云直接签下了一份“定期往返”协议——这意味着只要后续设备装运需要,随时有飞机可以来回飞。
太阳彻底升起,抡敦这座老工业城市逐渐被晨光照亮。
人群终于开始行动起来。
最先走到登机口的,是那个开口提问的老技师。
他背着一个沉重的工具箱,手里拉着一只蓝色行李箱,旁边跟着他的孙子,睁着蓝色的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
“上吧,爷爷。”
老技师低声说着,回头望了眼那扇熟悉的阿斯顿马丁老厂门,眼眶有些发红。
但他最终还是拉着孙子,踏上了登机廊桥。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进。
厂区另一头,一条近两公里长的车队开始启动。
十几台满载设备的重型卡车、运载着关键零件的集装箱车,一辆接一辆,沿着封闭的工业道路向港口驶去。
路边,不少媒体记者举着长焦镜头拍摄这一幕,有人惊叹,有人质疑,有人冷嘲热讽,说这是“抡敦工业的断根”。
可在苏青云眼里,这不是断根,而是重生。
远处的天空传来引擎轰鸣。
第一架A380缓缓滑行至跑道,机身巨大的LOGO在阳光下闪闪发亮:QUEEN AIR,旁边用中英双语写着“青云特运·LONDON—SHANG”。
周少雄走到苏青云身边,低声问:“苏总,这批要飞多少?”
苏青云抬起头看着那架即将起飞的巨型客机:
“先走四百人,先到先安排。后面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连同所有机器,三船齐发,咱要把整个阿斯顿马丁连根拔起,种到山城去。”
周少雄低声笑了声:“这场仗要是真打成了,山城那帮人怕是要被咱们折腾得翻天。”
苏青云嘴角一抿:“翻天也好。咱要的就是在那翻出新天来。”
几分钟后,随着塔台指令下达,第一架飞机呼啸着腾空而起。
巨大的银色机身切开厚厚的云层,向着东方的天空远去。
跑道尽头,留下一道久久不散的尾流,仿佛在为这场工业迁徙划下一道通往未来的轨迹。
与此同时,港口那头的三艘远洋巨轮也鸣笛启航。
一箱箱设备、一卷卷工业电缆、一块块高精度冲压模具被牢牢固定在甲板与货舱内。
负责护送的青云物流人员在船上建立了临时指挥舱,24小时跟踪航行数据,一旦靠近公海便与山城港务局直接对接,实时更新进港计划。
船身巨大的青云标识在海水映照下熠熠生辉。
这不仅仅是几艘船、两架飞机的远行,这更像是一场新的工业时代,从西方出发,驶向东方的洪流。
在空中,在海上,在苏青云和周少雄的调度中,所有的流程都像缜密运转的齿轮。
没有人再怀疑这场搬迁是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