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海展(1 / 2)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苏州。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苏州城内外,一种与春日暖阳截然不同的热度正在悄然蔓延。
这热度,源于靖海伯、南京兵部左侍郎、总督开海事宜陈恪陈子恒,即将在苏州阊门外专设的“博览园”内,举办的一场前所未有、名为“通衢寰宇,共襄海贸”的盛会。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通过官府邸报、士绅口耳相传以及那些无处不在的商帮信使,迅速传遍了南直隶乃至浙北的每一个角落。
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远超寻常政令,背后显然有强大的推力——应天巡抚衙门、苏州知府衙门,甚至隐约还有浙直总督胡宗宪麾下人员的影子,都在默许乃至助推此事。
这一切,自然是陈恪运筹的结果。
他深知此事关乎开海大计成败,绝不能仅靠一纸文书。
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网络——以“协助皇差、繁荣地方”为由,正式行文请应天巡抚和苏州知府王重光提供官方支持;又通过隐秘渠道,给远在杭州的胡宗宪去了一封私信,恳请这位手握东南军政实权的老上司,能在其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为此次海展稍作铺垫,至少确保航路通畅、地方靖平,默许商人往来。
胡宗宪虽对开海持谨慎态度,但出于对陈恪能力的信任以及巩固东南防务的共同目标,加之陈恪信中巧妙将“海贸之利”与“强军饷源”挂钩,他最终还是给予了支持。
于是,在各方或明或暗的推动下,这场“海展”未开先热。
而真正点燃所有商人好奇与欲望的,是陈恪亲自拟写、以总督开海事宜衙门名义发布的那份告示。
告示以工整的台阁体书写,裱褙精良,张贴于各府县城门、码头、市集要冲。
其文辞之华美,气魄之宏大,展望之瑰丽,堪称陈恪状元才华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
《谕示江南士商通告》
“钦命总督南直隶开海事宜、南京兵部左侍郎、靖海伯 陈,为昭示皇恩,共图海晏,特谕告四方:
夫海者,天地之奥府也,百川归焉,万宝藏焉。圣人御极,德被寰宇,恩泽遐迩。今上宵旰忧劳,念切民瘼,特允开海通商之请,非为牟利,实欲以有无相易,惠工通商,使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上裕国帑,下厚民生,致天下于熙攘之盛也!
本督奉旨总揽其事,责重山岳,岂敢怠忽?然亦深知,欲成非常之功,必赖四方贤达之智之力。今特于苏州阊门外设‘博览之园’,广陈海贸之利,详述通商之规。
其间所展,非虚言也:
一曰 【航路新图】: 汇集闽粤老师、泰西洋客之所传,勘定东瀛、琉球、南洋乃至西洋新航路,标其险礁,注其季风,示其里程。以往迷雾,今为坦途。
二曰 【异域珍需】: 罗列倭国所需之丝、瓷、药、书;南洋所渴求之绸、缎、铜、铁;乃至泰西诸邦重金求购之漆器、茶叶、大黄。何物畅销,利几何许,皆明码标示,有据可查。
三曰 【市舶新规】: 陛下恩准,特于口岸新设市舶提举司,革除前弊,额定税则,杜絶苛索。商船出入,给引稽核,皆有时限,吏不得扰。更有官设银仓,汇通天下,免却携银之险;官派护舰,巡弋要道,靖清海波,保商船无恙!
四曰 【官营合营】: 朝廷欲采买苏、松精缎五十万匹,湖丝三十万担,景德镇瓷窑精器十万件……以为官船首贸之资。日后更可议‘官督商办’,凡合乎规制、质优价公者,可优先承揽官单,借官船之利,行销海外。
本督深知,商贾营运,资本为先,岂忍竭泽而渔? 故此海展,仅为呈示前景,沟通有无,绝无分文摊派之意!
凡我南直、浙北士商,无论大小,皆可凭帖入内观览。若有疑虑,本督可亲自答疑解惑。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岂不闻: ‘与其坐困内卷,何如扬帆出海?与其锱铢必较于漕渠,何如驰骋纵横于鲸波?’
四海之利,天下共之。惟愿我江南贤达,勿疑勿惧,把握先机,共襄此千秋盛举,同享这万里海贸之宏利!则家国两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矣!
切切此布,咸使闻知。”
这篇公告,文采斐然,说理透彻,利益点清晰,承诺令人安心,几乎是一篇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和政府招商白皮书。
原因无他。
首先是精准的诱惑,它没有空谈大义,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利”字打动人心。
新航线、明确的需求清单、官方采购大单、规范的贸易环境、安全保障……每一条都直指不同类别商人的核心关切。
而陈恪那句“绝不摊派”的承诺,此举极大地降低了商人们的警惕心理。
既然不是来直接要钱的,去看看又何妨?至少能探听虚实,了解这位“陈阎王”到底想干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陈恪的个人信誉,若换作别人发布此文,或许会被嗤之为“大言不惭”、“画饼充饥”。
但这是陈恪!是那个能练新军、造火器、在通州歼灭鞑靼主力、在苏州扳倒倭寇豪强的靖海伯!
他过往的“奇迹”口碑,让这份看似夸张的告示,凭空增添了几分可信度和压迫感。
他说能做成的事,以往的经验表明,很可能真的能做到。
正如陈恪所料,告示一出,商人群体内部原本铁板一块的对抗情绪瞬间出现了裂痕。
强大的富商家族,他们警惕性最高,但也不敢完全缺席。
他们害怕万一真如陈恪所言,海贸大利开启,而那些平日被他们压制的中小家族,尤其是周家、钱家这类本就与海运、外洋有牵连的,会趁机抱住朝廷大腿,一举崛起,颠覆现有的商业格局。
势力中等的一些家族,他们心思最为活络。
官方采购的订单太诱人了;新的市舶司规则若真能杜绝贪腐,对他们更是大利好;若能搭上官方海贸的快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与漕运关系密切的商家他们虽然担忧海运会冲击漕运,但告示中“杜絶苛索”、“汇通天下”等词也让他们心动不已。
漕运上的盘剥和风险,他们苦之久矣!若能有一条更规范、更省钱的替代路线,未尝不是好事。
——————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中,苏州,阊门外。
原本为此次海展精心筹备、占地颇广的“博览园”,此刻竟显得有几分局促。
晨曦微露,园门外已是车马塞道,冠盖云集。
收到风声、抱着各种目的的江南士绅商贾,从松江、常州、镇江、乃至更远的杭州、嘉兴等地蜂拥而至。
收到帖子的自然昂然而入,许多未收到帖子、自忖有几分脸面或单纯想见识风色的,也各显神通,或是攀附交情,或是重金购得一个“引荐”名额,将园子内外挤得水泄不通。
粗粗看去,竟有近千人之多,且多是各家有头有脸的人物,或是家主亲至,或是派出了能拿主意的核心子弟与掌柜。
人头攒动,衣香鬓影,交谈声、寒暄声、惊叹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掀开临时搭建的彩棚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