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鱼饵(2 / 2)
李家家主,那位清癯老者,目光缓缓扫过在场诸人,声音低沉,打破了沉默:“诸位,都说说吧。今日观感如何?”
短暂的寂静后,一位经营绸缎起家、如今产业遍布苏松的巨贾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有的审慎与疑虑:“陈伯爷所图甚大,手腕更是了得。那新港蓝图,那改进舰船,确实……诱人。若真能建成,无疑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但是……”
他话锋一转,眼中精光闪烁:“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能建成’的基础上!筑港、造船、练水师、肃清海道……哪一样不是吞金的巨兽?需要投入多少银钱?耗费多少时日?这其中变数何其之多!”
“他如今画下这天大的饼,看似慷慨,要以港区土地换我等认购船引仓单,实则是空手套白狼,要我等先拿出真金白银,去填他那无底洞般的开销!诸位,这风险,难道要我江南商帮一力承担不成?”
这话立刻引起了多数人的共鸣。
另一位盐商代表捻着腕上的佛珠,慢悠悠地补充道:“正是此理。况且,即便港成了,船有了,这海贸的利,当真就能如他所说,尽入我等囊中?市舶司直辖商市,土地只租不售,这分明是要将最肥的肉牢牢攥在朝廷手里!日后税率几何?吏治能否真如他所言那般清明?会不会又变成另一个盘剥我等的新衙门?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更别提……”一个声音阴恻恻地响起,来自那位与闽浙海商关系密切的代表,“他还要组建水师,巡弋海疆,靖清海波……哼,说得冠冕堂皇!这‘靖清’,靖的是谁?恐怕不只是倭寇海盗吧?日后这海上,怕是他说了算!我等船队出入,皆要受其钳制,这哪里是开海通商?分明是请来个海上阎王,管束得比以前更死!”
悲观与警惕的情绪迅速蔓延。
这些大家族,凭借多年经营,早已构建起盘根错节的走私网络,与地方卫所、豪强、乃至倭寇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种虽风险不小却利润惊人、且相对“自主”的灰色秩序。
陈恪这套官方主导、规则清晰、武力保障的新体系,无疑是对他们现有利益格局和生存方式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他们宁愿维持现状,在灰色的海域里冒险搏取暴利,也不愿被纳入一个看似光明正大、实则可能受制于人的新框架内,即便那个框架承诺了更低的“理论风险”和更广阔的“理论前景”。
“李公,”有人看向主位的李家家主,“您的意思呢?”
李家家主沉吟良久,缓缓道:“陈子恒,非等闲之辈。其志不在小,其手腕更是凌厉。观其今日所为,先以宏图诱之,再以实利动之,最后抛出那‘认购换地’之策,步步为营,算计精深。我等若全然抗拒,恐非良策,一来拂逆圣意与伯爷颜面,二来……也难保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而坚定:“然,若让我等倾尽全力,将身家性命押于其未知之棋盘上,却也万万不能!依老夫之见,虚与委蛇,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船引仓单,可酌情认购少许,以示支持,堵其口实,也顺便探其虚实。但绝不可大量投入,更要严防接触,坏了默契!”
“我们要让他陈子恒知道,这江南的海贸,离了我等,他玩不转!他想另起炉灶可以,但这火候,得由我们来掌控,至少……不能烧得太旺,太快!”
这番老成谋国之论,立刻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这就是他们的策略:不完全撕破脸,但绝不出力,更要暗中掣肘,将陈恪的计划拖入一种“温吞水”的状态,让其陷入江南官场和商界那惯有的扯皮、推诿、拖延的泥沼之中,最终不了了之,或至少要大打折扣。
然而,就在众人即将达成共识之际,坐在末位、一直沉默不语的周家主,忽然轻声开口:“诸位世伯、兄台,所言皆有理。只是……若我等一味拖延观望,而那陈伯爷……并非仅有此策呢?”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他今日能拿出新港蓝图、改进舰船,明日未必不能拿出更诱人的东西,或是……更凌厉的手段。他圣眷在身,手握钦命,若真铁了心要推动此事,见我等阳奉阴违,难道就不会寻其他助力?譬如……那些平日被我等压得喘不过气,早就盼着能翻身的中小家族?”
书房内瞬间一静。
几位大佬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
周家主的话,像一根细针,刺破了他们默契营造的“团结”假象,点出了一个他们不愿面对却真实存在的隐忧——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李家家主深深看了周家主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语气依旧平稳:“周贤侄虑的是。所以,才更要严防死守,统一口径。谁若敢在这个时候,为了一己私利,背后捅刀子,坏了大家的规矩……那就休怪老夫,以及诸位同仁,不讲情面了。”
这话语中的寒意,让周家主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不再多言。
但他心中那点被陈恪蓝图点燃的火苗,却并未熄灭,反而在压抑中,烧得更旺了些。
他知道,李家主这话,与其说是告诫,不如说是警告,主要就是针对他这类实力中等、又有可能借机上位的中等家族。
会议在一种看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达成表面共识:谨慎观望,有限配合,一致对外,内部维稳。
然而,每个人走出李府时,心中的算盘却打得噼啪作响。
大鱼们警惕地围着鱼饵游弋,深知其美味,更知其下的钩索锋利。
他们自恃体量大,经验老到,自信能嗅到危险,及时脱身,甚至想着如何既能舔食饵料,又不被钩住。
而被大鱼们压制、只能在缝隙中求存的小鱼们,则望着那诱人的饵食,眼中充满了渴望,却又畏惧于身旁巨物的阴影,不敢轻易上前。
江南商界这潭深水,因陈恪投入的这颗巨石,表面波澜骤起,水下却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陈恪站在岸边,手握钓竿,深知接下来的博弈,将更加微妙,更加凶险。
他需要的,或许正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小鱼们敢于铤而走险,最终按捺不住贪婪,一口咬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