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弱水铭 > 第二回 步师爷入梦空清庵 俞大户初识教书匠

第二回 步师爷入梦空清庵 俞大户初识教书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步师爷登时惊慌失措,不由大声叫喊,却也猛地醒过。茫然再看四周,仍是人在私塾,不过南柯一梦,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待缓过神后,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寻思道:“这梦境怎的如此怪异、清晰,倒好像真的一般,”

再等饮了口凉茶将心静下,不禁暗自疑惑道:“奇怪,这一后午竟没一个学生到来,难道自谦、静安一双小儿女也没上过私塾?”想过一会儿,便也明白了,定是几个孩子见他熟睡于此,趁机贪玩去了。

这般,就也不再理会,却是想起梦里所见的册子,竟还记得不少,特别是那封面的仙子,竟同自家女儿有些相像,便顿觉有趣。

于是,就拿过笔墨,将其默写了下来,待至书毕,又看过一回,遂感有些乏味,便不在意的将其弃之一旁。正是:

泪酸水弱灭有时,妄自唱叹怀梦词。

谁解句中词间意,直道痴人说梦痴。

此时夜幕降临,就听有“叮叮当当”地打铁声,自空清庵外的大殿中,不断传来,响彻四遭。原来,拱门其西三间,被村中俞晃、俞大哲叔侄俩租赁,改为了铁匠铺,大概因近年关,又再加紧赶工。

想着孤僧瞎那凭空之言,又思索着这一后午的梦境,步师爷反复不得其解,如此怔过一会儿,方关好门出得空清庵。并到铁匠铺同俞晃叔侄打过招呼,这才回家而去。即此一夜无话。

且说,次早那七里之外的臣远庄,李氏因胡彦江要往鹰嘴崖,待天放亮不久,便已将饭菜做毕。等让自家小叔用过,又给其上下捯饬一回,方满意的笑着收拾屋子去了。

而胡彦庭自也上前,为兄弟应聘私塾先生之事,又反复叮嘱了一番。并让他代问俞大户安好,直啰嗦一通后,才放其离去。

这臣远庄相距鹰嘴崖,不过七里之地,胡彦江一路紧赶,就一晃而至,两村虽隔不远,却也是头次来到。擡眼望去,但见弯月拱桥横跨村口,巍峨石头牌坊耸立于上,两边又篆着一副对联。

右边书道:

莫弃莫离,祖宗有示,坐卧乌河西。

左边书道:

死生相依,家风有训,盘踞夜河东。

居中悬挂的,正是那牟乳县衙颁发的牌匾:文明之村。

东面乌河,因水浑浊而取名,西边夜河,声似哭泣而得之。两河环村而下,又于村头拱桥汇于一处,被称幽河,急急流淌,向外远去。

再看那村落,被群山环抱,房舍、街巷错落有致,鹰嘴石于正北,依山巅而出,气势威武,如一方守护,俯瞰山村。若站于其上,村中之貌,就有如“牛”字倒写。

那牛背之地,正是了源寺,牛首之位,乃步、俞两姓的家族祠堂,空清庵则在牛尾。牛脚各踏乌、夜两河,而牛腹之处,便是于村口,镌刻着家风祖训的石头牌坊。

胡彦江看后,不禁心中赞叹道:“如此灵秀之地,难怪曾在外出落些人物,倒也不足为奇。”

相传,鹰嘴崖最初建村,乃是迟姓人氏,之后才又陆续迁来步、俞两族。却是不知何时、原由不详,那迟氏一脉竟举族迁走,只留下步、俞双姓就此安定下来,直至今日。

这鹰嘴崖之西有一山,因高得名“小西天”,远看峰峦叠起、云雾迷蒙,乃村中西首屏障。而小西天外又有一村,村北形一山脉,奇貌怪状、甚为独特。

传说,乃赤脚大仙于那里歇息时,无事抠脚丫所化。脚掌成山,食指、中指连带五根脚趾,恰好七座山峰连接一处,直冲云端,故名“七个顶”。

而正在这七个顶的东麓,赤脚大仙屁股所坐之地,又化成一石,如同乌纱官帽,正对着鹰嘴崖,故村中在外成事者若干。却也因此,惹得临村百姓嫉妒,遂用火药炸之,后来,方致鹰嘴崖人才凋零,不过皆是传闻,自当不得真。

言归正传。且说,胡彦江进得村中,不难打听,便轻易寻到俞大户的住宅。待上得前去,却见双扉紧闭,就少不得端量了一番。

但看那宅门,雀替如翅,雕刻飞鸟之状,双门簪如柱,篆有如意二字,门环如钹,葫芦铜制护门铁,须弥座门枕石。高耸的门楼下,书写着“秉正承和”四个大字,门板上又刻着联句:

宽宏坦荡福,

温厚谦恭荣。

胡彦江心中赞道:“果然不一般,单看这宅门,就知家境殷实。”

如此感叹着,刚欲上前扣门,这时,却打里面出来一女子,胡彦江定睛看去,正是涂七娘,便一时愣在那里。而其自也认出他来,遂想起孤僧瞎戏谑之言,就顿觉脸上飘霞,不知所措。

倒是胡彦江先干咳了一声,而后问道:“这里可是俞大户家中么?”

涂七娘稳了心神,点头道:“先生可是找他?”

胡彦江便道:“是的,敢问可在家么?”

涂七娘略一寻思,就已明他的来意,知是为应聘私塾先生,遂道:“这会儿在家呢,你跟我来吧。”说着转身进门。

胡彦江忙跟了上去,擡头看去乃是一影壁,画着“□□献寿”,拐过屏门,左边是倒座房,右边为垂花门,自然知道这是二门,向里为内宅,外人不方便进入。

果然,涂七娘将他带入南房,里面摆放着桌椅茶几、楹联匾额等物,乃是一厅堂,专为会外客所用。而最显眼的,莫过那挂在西墙的一幅墨宝,书着“勤俭致家”四个大字,落款为:步杰。

胡彦江暗自思量道:“这步杰就是那步师爷吧,可见两家交情着实非同一般。”

只听涂七娘细语道:“你先坐着,我这便喊人去。”说完,不待胡彦江答话,已出了客厅,进了垂花门。

看她离开,胡彦江却不由忐忑在怀,虽也曾闻得俞大户善人之名,美誉方圆几十里,但终未曾见过,不知性子如何,于是就有些坐立不安。

可转念又想,自己好歹在外闯荡之人,各等场面也见识不少,不过到此讨一营生,又有何所惧。遂摇头好笑,便安心相等起来。

不时,只见打外边进来一名男子,约有四十多点的年纪,中等适量身材,圆脸、短须、粗辫,眉慈目善、面貌忠厚。身着一袭灰布长袍,外套一件黑色坎袄,脚上蹬着一对褐面棉鞋,一看就知乃心存仁义之辈。

列位看官,此人正是那孤僧瞎口中的俞大户,单名一个“良”字。其父俞老爷子,早年出外闯荡,挣下一份不菲家业,可惜命短福薄,留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

这俞大户上有一姐,早年因父命嫁与外省,从此山高水远,难有音讯,下有一妹,却是出嫁不久,竟早早离世。故只剩他家中独子接手产业,倒也打理的有声有色。

胡彦江心知,此人定是俞大户无疑,便忙起身施礼道:“胡彦江问俞大户安好。”

俞良还礼笑道:“甚么大户,不过别人的玩笑话罢了,先生莫要当真。”

待两人客套几句,各自落坐下来,听着胡彦江表明来意,俞良也随之将其上下打量一回,并点头赞道:“读书人就是不同,不像俞某粗人一个,只懂砍樵种田。

只怕若不是世道不稳,像先生这等人物,当在外面争取一番功名才是,又岂会屈才到俺们鹰嘴崖,做一个小小的私塾先生。”

胡彦江听后不由苦笑,便将自己的情况略是说了一遍,而后又道:“彦江才疏学浅,还望俞大户不要嫌弃才是。”

俞良摆手笑道:“ 别甚么大户的了,不过是蒙先人之德,赚了点薄田度日,若先生不嫌,称一声俞大哥足可。”

胡彦江忙道:“那还是叫俞东家吧,您也喊我彦江就成。”

俞大户无奈一笑,只得由着去了,且同他交谈着之余,边又煮起茶来。须臾之间,屋内已是香气馥郁、沁人心脾,闻之,竟忍不住陶醉其中。

看那滚着的茶汤,活绿碧水、和敬清寂,胡彦江赞道:“这便是鹰嘴崖的‘步俞清’吧,果然不一般。”

俞良讶异道:“看来彦江也是懂茶之人,一眼就能认出咱们鹰嘴崖的‘步俞清’茶。”

胡彦江摇头笑道:“以极细的陶瓷杯子,配着甘甜的山泉水,煮这等上好的绿茶,哪里是咱能喝得着的,不过随朋友品过一回而已。”

俞良笑道:“在那牟乳县城,确有一我本家侄子开的茶楼,用的正是咱们鹰嘴崖的茶叶,老板名唤俞可恺,不知可曾听过?”

胡彦江恍然道:“自是听说过,一家名为 “盈翠苑”的店面,生意极为红火,不想竟是俞东家的子侄所开。”

俞良笑道:“以后若有机会去了那里,便是自家人了,有事只管言语。”

胡彦江客套道:“如此先谢过俞东家了。”

俞良含笑点首,煮着茶汤说道:“虽然品茶为心,是饮天地万物、四季岁月,但即使喝出人生百态,最终仍不过是生津止渴之物而已,甚么上好劣等的,皆乃人的意念作怪,”

说着,就将煮好的茶水,给他斟上一盏,又道:“来,尝尝如何?”

胡彦江端起品了一口,陶醉道:“果然是好茶,甘醇鲜爽、浓郁醇厚,入得口中,余香萦绕。”

俞良便笑道:“这‘步俞清’茶,和着咱们了源寺前的古井水,才最是搭配,交汇一处、相得益彰,煮出的茶来,更清白可爱、风韵独特。”

胡彦江闻后不禁称奇,又听得俞良问道:“刚听七娘提过一句,说你是臣远庄人氏?”

胡彦江点头道:“是的。”

俞良又问道:“内庄还是外庄?”

胡彦江回道:“内庄,家兄想必俞东家认识。”

俞良疑道:“哦,令兄是?”

胡彦江笑道:“家兄胡彦庭。”

俞良听后,顿然欢喜道:“原来你是胡家二郎,这般一说,倒不是外人,我与彦庭确实相熟已久,早年间,他来此揽营生时,与我相谈甚欢,极是投缘。”

胡彦江笑道:“那会儿彦江虽说还小,却也听家兄提过,这不来前还让我代为问候呢。”

俞良感慨道:“彦庭乃老实厚道之人,虽你我两村相隔不远,可惜再未碰上,谁想竟一晃恁多年头了,不知令兄可是安好?

胡彦江忙谢道:“家兄还好,让俞东家记挂了。”

俞良点首一笑,而后叹道:“想的你们祖上也是书香门第,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

胡彦江淡然道:“人世之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俞良赞同道:“这倒也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过活着罢了,”遂又笑问道:“不知二郎可曾成家?”

胡彦江难为情道:“无业可立,哪有家可成。”

俞良便劝道:“立业成家并不矛盾,你年龄已然不小,当莫让彦庭过分操心才是,他将拉扯你长大,又供着读书,实属不易。”

胡彦江闻后,知他是肺腑之言,不由为之所动,遂也勾起过往旧事,就叹声道:“彦江惭愧,辜负了兄嫂恩情,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实在可恨。”说完,脸色黯然。

见他这般真情流露,由此可见人品,俞良是暗自赞许,就宽慰道:“既你有心来此教书,那便先安定下来再说,我与步师爷再言语一声,想必他巴不得呢。”

胡彦江听得,遂起身施礼道:“如此,就蒙俞东家提携了,也谢过忠告彦江之言。”

俞良示意他坐下,便笑道:“你明白即可,别怪俞某人多嘴才是。”

胡彦江忙道:“俞东家哪里话,彦江心中相谢还来不及呢,只是”

俞良疑惑道:“你有何话,但说无妨。”

胡彦江就歉意道:“只是,我与那牟乳城,还有租赁房屋未退,不知可否容缓几日?”

俞良笑道:“本已是年末,孩子们也无心读书,一切依你方便好了。”

胡彦江赶忙再次道谢,如此又相谈一番,听其说了些村中私塾之事,就不顾挽留,等用过午饭再去,遂起身告辞。俞大户无法,只得拿了点‘步俞清’茶,让带给胡彦庭,再将其送出巷口,看着渐行远去,这才返回家中。正是:

一段糊涂风流事,

自此随缘投门来。

欲知后事端详,且见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