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2 / 2)
“明日让人出去再买些来,看看咱们家的厨子能不能学会了,日后做给你吃。”黛玉笑道。
姜珏倒觉得不大好意思:“本来是看你胃口不好,买回来给你尝的,最后倒是都让我吃了。”
“你喜欢不也很好?”黛玉轻笑,“我胃口不好实在是因为天热,你不必为此多烦心,过些日子天凉了,我的胃口自然就好了。”
姜珏道:“我知道不只是为此,你还在担心岳母,我已经写信给阿怀了,让他同阿然说一声,多往承恩公府替你去陪陪岳母。”
“岳母年事虽高,身子却一向很好,何况还有明哥儿他们几个孙儿,就算岳母再伤心,看着孩子们,她也会好好保重身体的。”姜珏慢慢道,“岳母一向疼你,你再为着担忧岳母病了,将来她老人家知道了,必定要自责的。”
黛玉沉沉叹气,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母亲待我这样好,她如此伤怀之时,我却不能在她身边尽孝,心里实在是难受。”
姜珏想了想,道:“你写封信,咱们再装些此处的土仪让人送回京城,让岳母知道千里之外她还有个女儿挂念着她,想必也能慰藉岳母的心。”
“好!”黛玉打起了精神,说着就要起身去做,让姜珏按住了她的手。
“先吃饭。”姜珏道。
黛玉见他眉头不自觉的皱着,知道他是在为自己担心,不由得放低了声音,柔声道:“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别担心。”
“好。”姜珏一笑,给黛玉夹了一筷子酸甜口的凉菜:“尝尝这个。”
此后日子悠长,孟杨和林怀的信陆续来到。
孟杨的信里难掩悲痛,不过好在承恩公和夫人老两口虽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异常,但人都挺了过来,袁夫人和崔云慧常让几个孩子到老人家跟前去,也让老人家的心情好了些。
孟樟和孟杨兄弟二人则是在悲伤中还要顾及着朝堂和太子,太子在守灵之时多次哭到昏厥,皇帝一定要亲自为皇后守灵,两天两夜没睡,最后昏倒在灵堂上。
皇帝一心沉浸在悲痛里,朝政都耽搁了下来,几个御史进言,都被悲伤的皇帝治了罪,如今朝中已经没有人敢多言了。
林怀的信里对于承恩公老两口的情况说的更详细些,皇后才薨逝时,承恩公夫人病的下不了床,米水不进了两日,要不是崔云慧守在榻前强行给老太太灌了药,老太太怕就要随着皇后去了。
那时候孟家上下都忙着为皇后治丧的事,崔云慧揽了伺候老太太的活儿,日夜守在老太太病床前,每日亲力亲为的为老太太擦身喂饭喂药,守了十日,老太太才能起身。
能起身以后,老太太坚持要到宫里给皇后守灵,幸好宫里太医多,又有两个儿媳妇伺候着,安安稳稳的都没事,一直到了皇后出殡那日,老太太哭的昏厥过去,好在太医在,老太太并无大碍。
如今孟家人都守在承恩公和夫人老两口身边,太子和皇子们、公主们也亲自过府看望过,老两口慢慢的才好多了。
看过信后,黛玉的心才终于渐渐放下了。
姜珏道:“有孟家上下陪着,岳父岳母一定能慢慢好起来的,你放心。”
黛玉点点头,道:“好在父亲和母亲身边还有儿孙们陪着,只是……”黛玉顿了顿,“从前就知道陛下爱重娘娘,却没想到,陛下竟如此情深。”
“孟杨曾同我提起过,陛下当年还只是个不怎么受宠的皇子,偶然间见了皇后一次,一见倾心,为此拼命博了个功劳,请先帝赐婚。”姜珏道。
不过,皇帝虽然情深,但孟家和当时的皇后对这桩赐婚,其实是很排斥的,奈何先帝圣旨已下,无人能违拗,孟家大姑娘只好嫁入了皇家。
孟家也因此卷入了当时的夺嫡之争,历经艰险,皇帝终于登基,孟家一步登天,成了京中举足轻重的世家大族。
有得必有失,孟家得了权势,却又迎来了另一场更为凶险的储位之争。
作为皇子的外家,孟家避无可避,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而今皇后已逝,京中又是一副新的局面。
从太子到孟家,更艰难的时刻如今才到来。
黛玉叹道:“娘娘虽逝,好在她和陛下的孩子们都还在,希望他们能慰藉陛下的心罢。”
姜珏却不像黛玉这样乐观,他先想到的不是父子,而是君臣,有皇后在,君臣仍是父子,没了皇后,君臣还是父子吗?
不过这话是不能同黛玉说的,免得她再徒添烦恼。
姜珏只道:“是啊,岳母从前不是说过,大公主最像娘娘年轻时候的模样了,儿女们都在陛下跟前,于陛下,的确是个安慰。”
希望皇帝能一直顾念着皇后,顾念着他和皇后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