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七零军嫂,挺着孕肚搞科研 > 第334章 大纲二

第334章 大纲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鱼灼音:领航时代浪潮,铸就企业传奇(续)

匠心守正:以“慢功夫”筑牢企业发展根基(续)

“槐韵礼盒”的木质盒身并非随意选用普通木材,鱼灼音特意让人走访了山东、甘肃等地的木材加工厂,最终选定了生长周期长、质地坚硬且自带淡淡木香的胡桃木。“胡桃木的纹理细腻,和槐花的雅致很搭,而且天然木材没有化学异味,能更好地衬托出槐花产品的天然属性,”鱼灼音在礼盒设计评审会上跟团队解释道,“我们做产品,不管是里面的槐花制品,还是外面的包装,都要守住‘天然、匠心’的底线,不能让包装拉低了产品的品质。”

为了让盒身的槐花雕刻更显灵动,鱼灼音还专门邀请了临沂当地有名的木雕匠人陈师傅。陈师傅从事木雕行业40余年,擅长雕刻花鸟题材,尤其对植物的细节把控极为精准。初次沟通时,鱼灼音拿着自己画的槐花草图,跟陈师傅详细描述“槐香”的理念:“我们想让雕刻的槐花,既像清晨刚摘的半开槐蕊,带着露水的鲜活,又能体现出手工的温度,不能太规整,也不能太随意。”陈师傅听后,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去“槐香”的种植基地待了三天,观察槐花的生长形态、花瓣的纹路,甚至跟着农户体验了一次槐花采摘。

三天后,陈师傅带着几幅手绘的槐花稿来到“槐香”,跟鱼灼音交流:“我看了基地的槐花,半开时花瓣微微卷曲,花柄带着一点嫩绿色,要是刻得太死板,就没了生气。我打算用浅浮雕的手法,突出花瓣的层次感,再用细刀刻出花柄上的细小绒毛,这样看起来就像真的槐花贴在木盒上一样。”鱼灼音看着稿纸上栩栩如生的槐花,当即决定让陈师傅负责盒身雕刻。

雕刻过程中,陈师傅每天只雕刻5个木盒,每一个木盒的槐花图案都不完全相同——有的槐蕊微微倾斜,仿佛被晨风吹动;有的旁边点缀着一两片嫩叶,更显生机。有一次,鱼灼音去陈师傅的工作室查看进度,发现有一个木盒的槐花花瓣雕刻得略宽,和其他木盒的风格不太统一,就问陈师傅:“这个花瓣是不是稍微宽了一点?要不要修改一下?”陈师傅拿起木盒,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雕刻的纹路:“你说得对,昨天雕刻时眼神有点花,没把控好比例。虽然不仔细看察觉不出来,但咱们做‘槐韵礼盒’,就是要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不能留瑕疵。”说完,陈师傅就拿起细刀,一点点修改花瓣的宽度,直到和其他木盒的风格一致,而修改过程中产生的细小木渣,他都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后来还特意做成了小巧的槐花形状木饰,放进了部分礼盒里,当成给消费者的“小惊喜”。

除了盒身雕刻,礼盒的内部布局也是鱼灼音重点关注的部分。一开始,团队设计的布局是将“听槐雪”槐花茶、“槐风酥”等产品整齐排列,虽然规整,但缺少新意。鱼灼音看到设计方案后,摇了摇头:“咱们的产品都是手工做的,礼盒布局也该有手工的‘温度’,不能像机器打包一样冷冰冰的。”他亲自拿起产品模型,在礼盒里反复摆放,最终确定了“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布局——中间用丝绒材质的卡槽固定“听槐雪”槐花茶,旁边留出不规则的小空间,分别放置“槐风酥”“槐花香囊”和“槐花手工皂”,每个小空间都用印有槐花图案的棉纸铺垫,既避免产品碰撞损坏,又能让消费者打开礼盒时,像“拆盲盒”一样有惊喜感。

而且,鱼灼音还特意在礼盒里加了一本巴掌大的“槐花手札”,手札的纸张选用了可降解的宣纸,上面用毛笔手写了“槐香”的发展故事、槐花采摘和制作的关键工序,还有老匠人老周、王阿姨的简短寄语。为了让手札更有质感,鱼灼音没有用机器印刷,而是找了当地的书法爱好者,一笔一划手写,每一本手札的字迹都略有不同。“很多年轻消费者喜欢有故事、有情怀的产品,这本手札就是想让他们了解‘槐香’的匠心,知道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有老匠人的坚守和农户的付出,”鱼灼音跟团队说,“咱们卖礼盒,不只是卖产品,更是传递‘槐香’的理念。”

“槐韵礼盒”的样品做好后,鱼灼音没有立刻推向市场,而是先邀请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代表、种植基地的农户和车间的员工,召开了一场试销座谈会,收集大家的意见。会上,有年轻的消费者提出:“槐花香囊的香味很淡,能不能再浓一点?而且香囊的布料有点普通,要是换成更精致的棉麻布料,会更受年轻人喜欢。”还有农户说:“手札里写了采摘槐花的标准,要是能加几张基地采摘、加工的照片,会更直观,让消费者知道咱们的槐花是真的从地里摘的,不是用机器合成的。”

鱼灼音认真记录下每一条意见,会后立刻组织团队整改。针对香囊香味和布料的问题,负责香囊制作的团队重新调整了槐花干的用量,将原本每袋5克的槐花干增加到8克,还特意从浙江采购了优质的棉麻布料,在布料上印上细小的槐花暗纹,既精致又透气;针对手札缺照片的问题,鱼灼音让摄影团队去各个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拍摄了农户清晨采摘槐花、老周手工炒茶、王阿姨拌槐花馅的照片,然后将照片扫描后,用复古的排版方式印在手札里,让手札既有文字的温度,又有画面的冲击感。

整改完成后,“槐韵礼盒”终于确定了最终版本。2023年4月,恰逢槐花盛开的季节,鱼灼音选择在“槐香”甘肃定西种植基地,举办“槐韵礼盒”的发布会。发布会没有邀请明星代言,也没有搭建华丽的舞台,而是在一片槐树林里,用木架搭建了简单的展示区,展示区周围摆放着从基地采摘的新鲜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香。发布会当天,邀请的嘉宾除了经销商、媒体记者,还有种植基地的农户、车间的老匠人,以及之前提过意见的消费者代表。

发布会上,鱼灼音没有过多地介绍礼盒的销量预期,而是先带着嘉宾们走进槐树林,看农户如何按照标准采摘槐花,再带着大家来到临时搭建的手工制茶区,让老周现场演示“听槐雪”槐花茶的炒制过程。当老周布满老茧的手在铁锅里快速翻炒槐花,当浓郁的槐香弥漫在槐树林里时,现场的嘉宾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很多人问我,‘槐香’为什么非要用手工做产品,为什么非要花这么多时间做一个礼盒,”鱼灼音站在槐树林里,拿着“槐韵礼盒”跟大家说,“因为我们知道,手工做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用心做的不只是礼盒,更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今天大家看到的每一朵槐花,每一款产品,都藏着‘槐香’的‘慢功夫’,这就是‘槐韵礼盒’想传递的核心。”

随后,老周、王阿姨和小林也先后上台发言。老周拿着自己用了30多年的炒茶帚,跟大家分享了手工制茶的经历:“我炒了38年槐花,没什么大本事,就是守住‘不敷衍’三个字。现在小林接过了我的炒茶帚,我相信他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也相信‘听槐雪’的香味能一直飘下去。”王阿姨则现场展示了“槐风酥”的拌馅过程,看着她用木勺慢慢搅拌馅料,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小林也上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学炒茶的经历,还现场炒了一小锅“听槐雪”,邀请嘉宾品尝,嘉宾们喝着清甜的槐花茶,纷纷称赞“这才是槐花该有的香味”。

发布会结束后,“槐韵礼盒”立刻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天就有20多家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量达到了5000盒。而在“槐香”的线上旗舰店,“槐韵礼盒”上线仅3小时,首批2000盒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礼盒的木质包装很精致,手札里的故事很感人,喝到的槐花茶有淡淡的清香,能感受到满满的匠心”“买给朋友当礼物,朋友说这是她收到过最有心意的礼盒,还问我在哪里买的”。

面对“槐韵礼盒”的热销,鱼灼音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注重品质把控。他特意成立了“礼盒品质督查小组”,从木材采购、雕刻加工,到产品搭配、包装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专人督查,确保每一个“槐韵礼盒”都符合标准。有一次,督查小组发现一批木质盒身的槐花雕刻,有30多个因为工人操作失误,花瓣的纹路不够清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不符合“槐韵礼盒”的品质要求。督查小组的负责人跟鱼灼音汇报时,提出“要不把这些盒身低价处理给小经销商,减少损失”,但鱼灼音却坚定地说:“‘槐韵礼盒’代表的是‘槐香’的品质和口碑,哪怕损失一点钱,也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卖给消费者。这些盒身全部销毁,重新安排陈师傅雕刻,一定要保证品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